世界經濟論壇指出,全球GDP超過一半仰賴自然與生態系統服務,而《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綱要》要求在2030年前扭轉物種流失,促使企業除了減碳,更須積極管理自然資本。在此趨勢下,「生物信用額度」(Biocredits)成為支持企業投入生態復育的重要工具。蔡明哲表示,生物信用額度性質類似碳權,能協助企業以投入復育行動或購買額度方式提升ESG表現、促進自然資本恢復,已成國際永續報告書的新關鍵。

此次COP30,蔡明哲教授連續第三年受邀於國際氣候盛會發表演說,並在世界氣候高峰會(WCS)等論壇進行三場重點講題,內容涵蓋全球生物信用制度趨勢、亞洲發展機會、自然金融治理架構等,更以元杉森林壽豐美麗的97公頃淺山自然林示範區為案例,向全球展示亞洲在方法學、量測系統與自然解方(NbS)上的實務成果。

壽豐示範區聚焦於「淺山復育」,其生態系統受破壞最嚴重、影響面積達40–50%,復育價值極高。透過與台大實驗林合作,元杉森林已建構科學量測指標與專案治理模式,成為全球關注的「淺山生物信用額度」示範基地,也為未來邁向國際驗證奠定基礎。

元杉森林總經理胡惠雲指出,世界經濟論壇研究顯示,自然正向轉型每年可創造10兆美元商機與近4億個工作機會,而花蓮壽豐的示範區便是自然解方落地的實證。她表示,自然金融不僅需要生態學、資通訊與數據分析,更需要在地巡護、查驗、量測等全新職務,已在地方創造多元就業。

元杉森林的跨界合作模式整合學術(台大)、金融機構與在地治理,被視為「企業與自然共舞」的新典範。蔡明哲強調,台灣正以壽豐示範區提供一條清晰路徑:從挑戰走向實踐,建立亞洲首屈一指的生物多樣性信用制度。COP30聚焦「自然即解方」,生物信用額度更被視為引導私人資金投入自然保育的關鍵機制,而台灣正站在引領區域標準化與制度化進程的重要位置。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這10張信用卡跟2025年「一起畢業」 最新停卡名單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