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買氣入冰櫃 「御皇苑」與「京城天贊」今年買氣均掛蛋
【記者葉家銘/高雄報導】今年房市買氣冷清,當中豪宅因非剛性需求,市場交易雪上加霜,高雄幾場指標豪宅買氣更是全年至今交易掛蛋,如去年曾創價單坪84.7萬元,全市最高單價皇苑建設「御皇苑」,今年至今尚無實登;另農16特區京城凹子底森林公園首排豪宅「京城天贊」,同樣也沒任何交易紀錄,專家分析,豪宅交易冷,購屋族缺少誘因,加上貸款成數低不利資金運用。
彈性逐漸寬鬆 9月不動產放款比率降至25.77%
【地產中心/台北報導】為解決房貸荒,金管會9月宣布新青安貸款不計入銀行法放款天條,台灣房屋彙整金管會統計資料,銀行不動產放款今年9月較上月減少約100億,而整體資產增加2400億元,不動產放款比率降至25.77%,已連續4個月下滑,創下今年以來新低。且水位超過27%的銀行,也從年初的11家下降到8家,意味著銀行的不動產放款彈性逐漸寬鬆。
雙北1500萬買捷運宅 景安站交易量大海山站坪數多
【地產中心/台北報導】擁有強大通勤優勢的捷運站點,帶動周遭房價逐年上升,不過消費者仍有機會在捷運周遭找到實惠的住宅產品,更不乏居住面積相對寬敞的房屋。永慶房產集團根據實價登錄資料,彙整近一年雙北市總價1500萬元內中古屋熱門交易捷運站前十名,其中捷運景安站住宅交易量達217件最多;捷運海山站平均能買到23.6坪的住宅空間最大;而捷運新埔民生站平均屋齡僅15.7年,成為另一亮點。
只有它不慘 興富發「中山鉑悦」大賣拉高全市預售均價1.85萬元
【記者葉家銘/高雄報導】全台今年預售屋買氣低迷,但單價卻持續走揚,當中最大關鍵在於少數精華區個案,出現創價銷售,也直接拉高整個市場行情,當中在高雄最明顯個案就是位於中央公園旁,興富發建設大樓預售案「中山鉑悦」,建案累計至8月底成交383戶,均價落在52.8萬元,遠高於全市均價41.9萬元!而《壹蘋新聞網》依據實登揭露計算,該案就統計而言直接拉高全市均價單坪1.85萬元。
稱霸中部五縣市 苗栗近3年房價漲幅逼近3成
【地產中心/台北報導】近年來,在科技題材的帶動下,中台灣房市能見度大幅提升,中信房屋研展室彙整實價登錄資料發現,近3年,在中部五縣市中,以苗栗縣的平均房價漲幅最快,高達27.2%、接近3成,其次分別為彰化縣(18.3%)、南投縣(13%)、雲林縣(10.7%)、台中市(10.4%)。對此,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中台灣過去以傳統產業為主,近年來隨著政府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加上大型建設項目的進駐,也給區域房市增添了不少想像空間,交易量能自然水漲船高。
卡位東高雄 善寬1.48億買土地近300坪屋齡48年老屋
【記者葉家銘/高雄報導】北高雄房市議題圍繞在台積電設廠,南高雄則著重在亞洲新灣區建置,東高雄則屬三井不動產將在衛武營旁國泰重劃區打造百貨,三井LaLaport商場預計明年完工,而看好區域房市發展,近期實登揭露鳳山區文湖街出現1筆總價1億4807.4萬元屋齡48年透天厝成交,然而該戶占地296.15坪,土地使用分區住3-1,比對買家為近來大舉推案善寬建設。
房價高全台購屋小宅化 台東增幅近2成
【地產中心/台北報導】小宅交易日益熱絡,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今年上半年全台25坪以下小宅交易佔比已達42%,也就是說,幾乎每5筆住宅交易就有2筆是小宅。觀察近10年各縣市小宅交易佔比變化,台東縣從2016年上半年的16.2%,一路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2.9%,增長16.7個百分點,穩居全台之冠,其後依次是桃園市(6.7個百分點)、嘉義市(6.2個百分點)、苗栗縣(5個百分點)、台南市(4.5個百分點)。
信義房價指數全面下滑 高雄年減5.7%全台最多
【地產中心/台北報導】在央行進行房貸政策管控一年的時間,全台房市出現量縮,房價也出現疲軟跡象,根據信義房價資料顯示,六都房價雙北呈現盤整,但雙北以外區域房價已經低於去年同期,顯示過去房市飆漲區域出現價格緩慢修正的現象。
青年購屋熱區 北市中山新北板橋居城市之冠
【地產中心/台北報導】雙北擁有豐富的就業機會,吸引眾多北漂族遷入雙北。永慶房產集團整理聯徵中心住宅貸款統計與內政部實價登錄交易資訊,盤點雙北最受20至35歲青年所青睞的購屋熱門行政區。數據顯示,台北市中山區近一年有539戶青年購屋貸款,位居北市第一;新北市則以板橋區最熱門,近一年則有1,393戶青年購屋貸款,三重區、淡水區與土城區近一年購屋青年也有超過千戶,緊追其後。
輝達落腳北士科 今年區段預售屋漲價約2-5%
【地產中心/台北報導】輝達(NVIDIA)總部設置北士科有解了!新壽於22日宣布,同意與北市府合意解除地上權契約,以利輝達進駐,市場頗為振奮,事實上輝達於今年5月19日宣布進駐北士科後,就點燃了北士科房市交易。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觀察實價登錄,2025年北士科重劃區在輝達記者會前後的預售房市交易變化,不少預售案都有2~5%左右的漲幅,預售案中漲幅最明顯的是今年從預售到完工的新商辦「遠雄商舟」,在5月19日前,今年度交易平均每坪74.2萬元,宣布後剛好也正邁入交屋,兩筆商辦以平均單價78萬元成交,漲幅達5.1%。
「陶朱隱園」17樓含4車位12億成交 房仲:刷新房價天花板
【地產中心/台北報導】眾所矚目「陶朱隱園」在完工7年後,終於出現首筆非關係人交易,中工今公告以總價12億元,售出高樓層的17樓戶附帶4個車位,雖然公告中並未明載交易坪數,但不論如何,換算單價都必然超過前央行總裁彭淮南設下的300萬元防線,推高台灣房價的天花板。
房市買氣低迷 雙北少數個案單價再創新高
【地產中心/台北報導】2025年房市走弱,不過仍有新案一推出就創區域單價新高,不景氣也爭氣,住展雜誌彙整住宅產品的實價資訊,排除露臺戶造成單價拆算過高的偏差,今年在台北市北投區,與新北市中和區、新店區、林口區分別有「潤泰之森」、「漢皇方圓」、「友座明明德」、「璽來登帝璽」各來到單坪153.9萬元、122.2萬元、105.1萬元和89.8萬元登上區域之首。
雙北交易成長熱區 新北板橋民生路三段增幅達50%
【地產中心/台北報導】「地段」向來是挑選房地產的重要關鍵,在房市歷經價格盤整與利率變動之際,哪些路段的房子反而越賣越熱?永慶房產集團根據實價登錄資料,整理出近三年雙北交易量正成長的5條路段。其中,新北板橋區民生路三段交易量由106件攀升至159件,增幅高達50%,台北市則有一條路段上榜。
超越過去創造唯一 「清景麟國家公園」打造小港首棟國際景觀制震
【記者葉家銘/高雄報導】無關景氣好壞,買房要點著重地段、產品力與建商品牌,近年來屢屢引入國際建築名師的清景麟建築團隊,近期在小港森林公園首排,佔地2181坪造鎮「清景麟國家公園」即將完工,建案導入小港首場採用與台北豪辦「世界明珠」同樣住友制震壁,社區正對3萬坪公園綠景,住家平面與垂直綠化超過900坪,並導入5星等級公設如閱覽室有TSUTAYA BOOKSTORE選書,規劃頂級法式鐵板燒,主力3字頭房價入住高雄國際建築地標。
輝達設廠北士科 中古屋7字頭房價漲跌有限
【地產中心/台北報導】近期國際大廠輝達(NVIDIA)進駐北市北士科園區議題火熱,但是否挹注周邊房市?住商機構盤整實價資料,截至10月止,北士科鄰近捷運站房價與去年同期相比多呈跌幅,其中僅石牌站房價維持漲勢。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區域房市受政策干擾,就算有科技園區議題亦表現較顯遜色,後續待大廠進駐消息成真,才有望讓買氣更上層樓。
房價高購屋族算得精 低公設比新案買氣增
【地產中心/台北報導】市場表現不佳,低公設比的新案卻異軍突起。住商機構觀察實價登錄發現,今年第三季四都主建物平均占比與五年前相比,皆呈現成長,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消費者對於室內空間的追求,反應在市場之上,尤其近期全面買氣趨冷,高公設建案較乏人問津,因此整體平均下來,令都會區新案平均主建物占比向上攀升。
台南預售屋買氣跌78% 品牌建商續創價興富發大打促銷找買方
【記者葉家銘/台南報導】全台預售屋交易冷清,台南買氣也受到衝擊,最新實登今年1-8月累計交易僅1760戶,相對去年同期8099戶,量縮78.2%,而當市場買氣低迷,預售屋單價持續走揚,相對去年均價35.73萬元,至今年來到39.50萬元,漲幅10.6%,當中位於東區平實重劃區預售案「國城寳實」從今年7月16日到8月底累計成交164戶,均價57.9萬元,最高單價65.68萬元,僅次同區段大樓「浩瀚無極」成交66.16萬元,居於台南次高行情。
沒有解約潮 8月全台僅剩101戶較5月少66%
【地產中心/台北報導】根據實價資料顯示,今年4月受到美國關稅政策衝擊,股市出現一波大跌,連帶影響民眾的資金財富與信心,據統計當時4、5月預售解約數量增加,4月解約280件,5月300件更寫下2023年7月預售解約即時揭露的新高,不過隨股市開始回升甚至寫下歷史新高,解約件數也逐漸穩定,8月又滑落到單月101件的水準。
城揚23.79億卡位美術館 預售屋今年均價55.6萬元年增6%
【記者葉家銘/高雄報導】美術館房價出現7-8字頭,遠雄建設更以136億元向林商號購入6128.67坪特住5土地,也讓其他建商更積極評估!南台未上市規模最大城揚建設集團,在今年8月就已傳出購入美術南3路土地,直到近期完成收購,購入土地分2單位,位於567地號佔地811.5坪,單坪成交215萬元;568地號309坪向麗晶建設以單坪205.5萬元購入,總計購地金額23億7972萬元,總面積1120.5坪,換算每坪地價212.3萬元。
信用管制難申貸 今年上半年大減5.4萬人
【地產中心/台北報導】第七波信用管制啟動以來,不少消費者向銀行申辦房貸碰釘子,而保險公司則趁勢搶攻房貸大餅!台灣房屋根據聯徵中心最新資料,統計今年H1各類金融機構的房貸往來新申貸人數,整體金融機構上半年共有11.8萬人新申貸,比去年同期縮減5.4萬人,五項金融機構類別中,全體銀行新申貸人數縮水最多,今年H1不到10萬人申貸,比去年同期的15萬餘人減少了約5.3萬人,降幅達35.1%;保險公司則異軍突起,2025H1新增申貸人數達3813人,年增86.2%,將近9成,是業績成長最亮眼的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