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分析,AI發展暢旺,國發會預測今年GPT成長可望達6%,28日股市越過27,600點,普發現金可望帶動經濟表現熱絡,不過房市卻受到政策性抑制,今年價量表現疲弱,限貸令上路逾一年,市場回歸自用需求,加上年底傳統購屋季,目前房市主力以「非買不可的首購族」,「危機入市的置產族」為主。

而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與台灣房屋集團合作調查的「購買房地產時機」「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為94.26點,較前月回升3.84點,代表民眾對房市可望擺脫先前觀望態度轉而重拾信心。

張旭嵐指出,相較於新青安時代的雨露均霑,2026年的房市則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具有重大建設的區域表現,較能吸引資金和目光。包括國際科技巨頭輝達和Google 規劃設立總部的士林北投區,商辦和住宅都炙手可熱;而新北市淡水區也因為淡江大橋即將完工,以及低總價優勢,成為低迷房市中最能吸引小資目光的區域;桃園捷運綠線第一階段七站可望在明年底通車,更提升桃園的交通便利性,自住機能優勢。台積電中科1.4奈米先進製程新廠本月動工,預計2027年底前完成風險性試產;而國壽今年砸45.5億在南科積極購地蓋倉儲,對區域產業發展帶來鼓舞作用。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年底傳統購屋旺季來臨,加上近期隨著房市政策鬆綁議題持續發酵,市場觀望氣氛轉淡,民眾看屋意願增加,原本就有意購屋的首購、換屋族群加快腳步看屋、詢價,自住需求轉趨穩定,且市場已逐漸向「買方市場」傾斜,為了加速成交,部分屋主願意調整售價,拉近與買方的價格認知差距,讓11月房市交易量較10月小增3%。

若與去年11月同期相比,全台房市交易量年增7%,台北市年增1%,新北市年增4%,桃園市年增7%,新竹縣市年減1%,台中市量增15%,台南市年增14%,高雄市則量增9%。陳金萍說明,去年11月受到銀行房貸緊縮與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影響,整體交易低迷,使得比較基期相對偏低,而今年在政策鬆綁效應持續發酵下,首購族與換屋族穩定進場,帶動交易量年增7%。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人口紅利產業建設沒用 仁武新屋價格戰回殺到2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