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研究院亦在開幕日舉辦「智造未來」分論壇,邀集 NEC、IBM 與德國漢堡大學等國際專家,共同探討生成式 AI 與具身智慧的最新應用,並由 HHRI Dr. Rick Tran 分享打造「FoxBrain」大語言模型的研發歷程。

在主題展區中,人工智慧研究所展示集團自研大型語言模型「FoxBrain」,涵蓋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與智慧城市醫療的跨域應用成果,展現模型在理解、推理與閉環學習上的強大能力。研究院也同步發表三項國際級成果,包括奪下 CVPR 2025 兩項競賽冠軍與 AAAI 2025 論文收錄,技術涵蓋軌跡預測、2D 轉 3D 街景重建與自駕車夜視等領域,顯示其在計算機視覺與 AI 應用上的全面突破。

鴻海研究院展出次世代化合物半導體技術。取自鴻海科技日官網
鴻海研究院展出次世代化合物半導體技術。取自鴻海科技日官網
鴻海研究院公開珍珠號低軌衛星第一代實驗成果與第二代設計方向。取自鴻海科技日官網
鴻海研究院公開珍珠號低軌衛星第一代實驗成果與第二代設計方向。取自鴻海科技日官網

在半導體與光電方面,鴻海研究院展出次世代化合物半導體技術,從 1700V 到 6500V 的碳化矽元件全面升級,並整合 GaN、GaAs 與 Si,打造「三代同堂」異質平台。同時展示矽光子晶片與光子晶體面射型雷射(PCSEL),這些高速運算與光電整合成果將成為 AI、車用電子與通訊晶片的重要基礎。

新世代通訊研究所則聚焦太空科技,公開珍珠號低軌衛星第一代實驗成果與第二代設計方向,並展示可支撐台灣數位韌性的小型衛星星系、自研設計工具與新型態相位陣列天線,強化鴻海在低軌衛星與太空通訊的自主研發能力。

鴻海研究院也專注在量子科技領域發展。取自鴻海科技日官網
鴻海研究院也專注在量子科技領域發展。取自鴻海科技日官網

量子科技領域也迎來重大進展,鴻海研究院今年於《Nature》系列子刊連續發表三篇論文,涵蓋魔態蒸餾、量子優勢與量子電路學習,展現其在量子理論與演算法上的深厚實力。現場同步展示離子阱量子電腦原型,象徵鴻海從量子理論、演算法到硬體架構已形成完整技術鏈。

面對 AI 與量子電腦帶來的資訊安全挑戰,資通安全研究所展示次世代資安布局,包括多機器人協作通訊防護、AI 智能體紅藍隊對抗機制,以及後量子密碼(PQC)硬體加速成果。研究院已完成 FIPS 203 ML-KEM 的晶片實作,並將演算法部署至 SiliconAuto 車用晶片開發平台,展現鴻海在 AI 安全與量子安全上的領先部署。

鴻海研究院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跨領域整合,結合集團在製造、硬體與資料上的優勢,在人工智慧、半導體、量子、離子阱、新世代通訊與資安等領域持續布局,打造驅動集團長期創新的技術底座,並與全球科研與產業夥伴攜手探索下一代科技發展的新方向。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積電老將羅唯仁帶槍投靠英特爾?陳立武1句話反駁 又傳將交付關鍵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