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系統由兩個關鍵組件構成,分別是安裝在地面的充電板與設置於 Cayenne 車底前軸後方的接收模組。保時捷充電系統負責人指出,保時捷是全球首批將無線感應式充電導入量產車的車廠之一。儘管感應供電在手機或家電領域早已普及,然而要將此概念擴大至能量需求巨大的電動車,並同時兼顧安全性與效率,仍需跨越相當技術門檻。

無線充電系統由兩個關鍵組件構成,分別是安裝在地面的充電板與設置於Cayenne車底前軸後方的接收模組。原廠照片
無線充電系統由兩個關鍵組件構成,分別是安裝在地面的充電板與設置於Cayenne車底前軸後方的接收模組。原廠照片

安裝過程相當直覺,充電板的尺寸為高6公分、寬78公分、長117公分,安置位置必須對準前軸中央。首次設定時,車輛會與充電板完成配對程序,兩者會交換密碼等初始化資訊,以防止未經授權的使用或竊電。充電板具備 Wi-Fi 功能,當車輛接近時會自動連線。

駕駛可以透過中控台的 PCM 介面確認停車位置,系統會在環景畫面中顯示接收線圈的位置與充電板線圈的對應位置,只要兩者重疊即可達到最佳充電效率。此定位方式延伸自保時捷 Keyless Go 系統的技術原理,車身感測器會與充電板的模組同步校準。

充電板的尺寸為高6公分、寬78公分、長117公分,安置位置必須對準前軸中央。原廠照片
充電板的尺寸為高6公分、寬78公分、長117公分,安置位置必須對準前軸中央。原廠照片

無線充電的核心為感應耦合原理。當兩個銅線線圈相對放置,其中一個線圈通電後產生磁場,另一個線圈便能感應出電壓。然而,電動車所需的能量遠高於手機,因此保時捷開發全新的能量轉換架構。市電會先在充電板內轉換為直流電,再轉換成8萬5000赫茲、2000伏特的高頻交流電,遠高於一般市電頻率,使能量能有效透過磁場傳輸至車載接收模組。

工程團隊指出,即便車輛與充電板的線圈未完全對準,系統仍能維持穩定輸出,容許最大誤差達10公分。當駕駛拉起電子手煞車後,充電程序便會啟動。即使車底與充電板之間距離約12至18公分,能量轉換效率仍能超過九成,充電速度與安裝壁掛式充電盒相當,且全程無需手動操作。

即使車底與充電板之間距離約12至18公分,能量轉換效率仍能超過九成,充電速度與安裝壁掛式充電盒相當。原廠照片
即使車底與充電板之間距離約12至18公分,能量轉換效率仍能超過九成,充電速度與安裝壁掛式充電盒相當。原廠照片

原廠也強調安全層面的設計。接收模組具備抑制磁場外逸的結構,避免磁場影響車內乘員或周邊零件,鐵氧體材料則能確保磁通集中於指定路徑。充電板內建異物偵測與活體偵測功能,能辨識金屬物品或動物,一旦發現異常便會立即暫停充電,以避免加熱或傷害情況發生。整套系統也通過電磁相容性檢測,不會干擾其他電子設備。

保時捷也正在研究將無線充電與自動停車技術整合的可能性,未來或有機會實現車主在車庫前按下按鍵,車輛便能自動駛入、完成定位並啟動充電的使用情境,讓純電生活進一步走向全自動化與零接觸便利。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2026年式BMW i4性能與續航同步升級 雙車型售價279萬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