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顯示,七都中以新竹縣市、台中市以及台南市的1至2房的小房數交易占比成長最為顯著,近五年總體上升逾6個百分點,而比起原本就寸土寸金的北部,中南部縣市「小宅熱」趨勢也更為明顯。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新竹縣市受惠於科技產業聚落發展,帶動就業人口移入,同時也有大量租屋、自住需求,而1房、2房產品因總價較低,成為小資族或單身、小家庭的首選。而台中市則憑藉近年重劃區推案蓬勃、產品類型多元,小坪數住宅供給充足,也成為首購族購屋的敲門磚。至於台南市則與新竹縣市相仿,在南科效應推升下,人口紅利與外來就業人口持續增加,市場買盤活絡,且2房以下的產品普遍總價帶較親民,也符合近年首購族與雙薪家庭預算區間。
因此,整體而言,陳金萍指出,小房數產品交易占比上升最主要的原因除了近年房價高漲外,加上少子化、單身與小家庭比例上升,購屋族群結構明顯轉變,一人一戶或小家庭成為主流,帶動小坪數產品需求攀升,加上小宅具備總價門檻較低的優勢,在高房價時代更能符合市場剛性需求,且在政府政策支持下,讓首購、自住族群成為目前市場主力,也進一步推升2房以下小宅產品交易升溫。
與小宅市場的熱絡相比,多房型的住宅交易則出現明顯降溫。七都近五年4房(含)以上產品交易占比全面呈現下降趨勢,並以新竹縣市降幅最劇,總計減少了8.6個百分點。陳金萍指出,大坪數住宅總價動輒數千萬元,民眾購屋負擔壓力大,加上家庭規模縮小,使大房型需求逐年下滑,尤其目前以首購與換屋族群為市場主力,要在購屋負擔與居住品質間取得平衡,小宅產品反而更符合他們的需求。
不過,台南的4房以上比例39.4%,是七都中唯一占比接近四成的都會區。陳金萍說明,台南因發展時間早,過去推案以透天厝為主力,具備持有土地與居住面積大等優勢,是台南民眾購屋時的首選,但在房價持續上漲、社會型態轉變,加上受到信用管制與銀行房貸緊縮影響的狀況下,多房型的住宅交易占比也出現明顯回落,較五年前減少6.3個百分點。
綜上所述,在高房價環境與生活型態改變下,七都住宅市場正逐步走向小宅化,而購屋族更注重購屋負擔與生活使用上的平衡,1房與2房產品占比持續成長,而3房產品則已有下降趨勢,4房(含)以上則是全面減少。陳金萍建議,購屋族選擇產品時,可依自身家庭需求與預算彈性評估,若以自住為主,可優先考量生活機能成熟區域內的小坪數住宅。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