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海湧》描述二戰期間,台灣青年被日本徵召至婆羅洲參軍,替日軍監看盟軍戰俘,不料最後卻捲入一場冷血屠殺,因而被盟軍檢察官指控犯下虐待戰俘的戰爭罪行,講述台灣青年積極求生,只為回家。
然而不管是不是影視圈人,多少從媒體文章都會知道一部戲、一部電影都需要龐大的資金壓力,《聽海湧》當然也遇到了!
導演孫介珩開拍這部劇前因疫情延宕,開拍後現金很快就燒完,他焦急的尋找資金,需要翩然而至的天使投資人,此時已在高雄發展10餘年的「三餘書店」創辦人童維辰等人與孫介珩在小港麥當勞接觸討論。
童維辰原想個人投資,但言談中提到國中同學陳新發也投身影視產業,劇組立刻說「陳新發!就在南星計畫拍片現場!」童就去現場探班,還遇上公視在為陳新發拍職人紀錄片。
機緣往往都是來得巧!童維辰請吃飯時,國中同學陳新發直接說「同學!同學!這部片這麼困難,你要多幫忙!」童因此決定擴大投資。在多方評估後,童維辰決定成立一家新公司,找洪克倫、謝一麟成立「三餘創投」,《聽海湧》成了第一部投資的作品。
2023年才創業,資本額僅6百萬元,卻創下非凡佳績的三餘創投因此在文策院「第1屆ESG for Culture影響力獎」以台灣影音內容投資計畫獲得文化投資獎,同時得獎的都是金融集團、電信業、科技業、大型媒體集團,「小蝦米」三餘實在勇猛有力。
三餘股東謝一麟說,台灣影視創作常需要政府補助,長遠看並不正常,若能有民間企業資金參與,以經營事業管理能力、人脈互連支援,應能增加新觀眾。
導演孫介珩說,拍攝期最燒現金,很感謝三餘「及時雨」,讓《聽海湧》順利完成,「今天講好,明天錢就進來」,只有民間企業才這麼有彈性,期待未來有機會再和三餘合作。
童維辰說,「目前投資報酬率很低,《聽海湧》其實三餘投資比例也不是最高,但當成行銷,效益非常高,得獎曝光,買廣告都不止這些錢!」但要永續經營,還是得尋尋覓覓投資優質、會賺錢的好作品。股東洪克倫說「只要符合台灣核心精神愛台灣就行,虧多少都沒關係,違背的話,就不幹了!」他們會堅持這個方向。
「人生很長也很短,其實我也是一家小小的企業。比我有錢的千千萬萬,我很認同作家吳念真說,我們成長過程中都從社會中得到很多資源,當有能力時,應該回饋更多給社會,這是大家共同該做的事!」童維辰說。
火線話題 | 金鐘60入圍
這篇報導屬於「 金鐘60入圍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