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醫師姜冠宇在臉書表示,橫紋肌溶解症最常見原因是肌肉過度使用或激烈運動,例如長時間行軍、跑馬拉松等,小腿肌肉特別容易受損。患者會出現嚴重肌肉疼痛、行走困難,甚至站立或蹲下都會感到疼痛不適。若不及時治療,可能造成腎臟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姜冠宇建議,平時不常運動的人不要突然做過度激烈的勞動或運動;進行救災或運動後要多補充水分,幫助排除肌球蛋白,降低腎臟受損風險;若出現肌肉疲勞、疼痛或僵硬,一定要休息,必要時及早就醫檢查。夏天特別容易發生,提醒民眾量力而行、勤補水。

有民眾擔心橫紋肌溶解症是否與疫情有關。姜冠宇說,雖然流感或洪災後可能出現的鉤端螺旋體病,少數會引起肌肉發炎,但通常先有發燒等感染症狀,幾天後才會出現肌肉受損。而救災後一兩天就出現嚴重症狀,多半仍是因為肌肉過度使用所致。提醒民眾救災時注意補水、適度休息,避免受傷。

火線話題 | 鏟子超人救花蓮

這篇報導屬於「 鏟子超人救花蓮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1. 疑假冒「消防署特搜大隊長」騙捐款 特搜隊澄清:沒這個職務
  2. 劉世芳赴花蓮感謝慈濟救災!證嚴法師開釋:台灣的確以愛為寶
  3. 「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重建條例」三讀!預算上看300億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不識字卻能唱百齣!唸歌傳奇陳寶貴辭世 文化部將頒旌揚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