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長線漲勢:貨幣貶值、政府債務推升價值重估
韓艾飛回顧,自30年前進入礦業分析領域以來,見證黃金從每盎司250美元一路上漲至今。他強調,這波漲勢的關鍵不在於價格「漲多少」,而在於「為什麼漲」。韓艾飛指出,實體資產(包含黃金)上漲的核心原因,在於「貨幣貶值」,由於各國政府為了支撐龐大財政支出,不斷擴大債務,使得法定貨幣購買力持續下降。這意味以貨幣計價的黃金價格自然攀升。例如以黃金換算,一支iPhone的實際成本幾乎維持不變,顯示黃金的購買力長期優於現金。
此外,美國長期債務利息支出不斷攀升,帶動全球央行重新思考儲備結構。自2000年代以來,央行從持續賣出黃金,轉為大幅回補黃金部位,年購買量從過去的每年350至400公噸,攀升至近1000公噸。韓艾飛表示,這代表各國已重新將黃金視為外匯儲備的核心資產。
央行與散戶同步買進 市場仍遠未過熱
韓艾飛指出,雖然今年金價自年初約2,600美元漲至最高4,350美元,但期貨市場的淨多單水位仍低於歷史高峰,顯示市場並未出現擁擠交易現象。近期金價回檔至4,040美元,主要是短線獲利了結賣壓所致,屬技術性調整而非基本面轉弱。
韓艾飛認為,這一波修正反而讓市場結構更健康,央行與一般投資人同步增加配置,使得黃金長線支撐力更穩固。他認為,貨幣貶值、政府債務攀升與地緣政治風險,將持續成為金價的結構性支撐因素。
採礦股獲利創高 2026年股息可望成長
談到採礦企業的財務表現,韓艾飛指出,目前全球主要金礦公司的獲利能力是史上最強水。2020年時,金價約每盎司2000美元、成本約1000美元,每盎司可賺1000美元;今年第二季單位利潤已提升至1600美元,預期第三、第四季將上看2000美元,這代表採礦公司不僅能維持高獲利,也具備提高股息的能力。
他補充,2026年起,採礦企業的配息規模可望明顯高於2024與2025年,部分公司甚至考慮發放特別股息。整體估值水準相對低於大盤,反映出金礦股的中長線投資吸引力。
工業金屬迎多頭初期 AI與電氣化推升需求
除黃金外,韓艾飛也看好工業金屬的長期需求。他指出,全球數位化、人工智慧(AI)、數據中心與能源轉型等趨勢,正帶動對電力、儲能與基礎金屬的需求快速上升。
韓艾飛強調,AI與再生能源的發展離不開金屬供應,未來的挑戰不在於晶片能否量產,而是是否有足夠的金屬支撐數據與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因此,當前金屬與採礦業的多頭循環僅處於初期階段,後續潛力仍相當可觀。
機構平均配置黃金3%至5%
對於資產配置策略,韓艾飛建議,黃金應成為中長期投資組合的一環。機構投資人平均配置約3%至5%,積極型投資者則可達5%至10%。韓艾飛更是直指,與其預測金價絕對高低,不如掌握推動價格的結構趨勢,貨幣長期貶值、債務壓力與通膨風險,將使黃金與礦業投資在未來幾年持續具備吸引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