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台灣白蘿蔔的旺季,氣溫降低後,蘿蔔甜度提升、纖維變細,近期市場價格每斤約 22 元,被稱為高 CP 值食材。市場擺攤廖炯程指出,許多家庭煮蘿蔔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有筋」、「空心」,其實只要掌握幾個簡單技巧就能避開地雷。
他表示,白蘿蔔是否「有筋」與是否「中空」息息相關,蘿蔔熟成後會開始吸收自身養分,使中心部位纖維化、形成空洞。判斷方式很簡單,只要用指尖輕彈蘿蔔:如果聲音清脆像打鼓,多半是中空;若是沉悶如敲木板,則代表實心多汁。拿起來比視覺上更重,就是密度高、品質好的蘿蔔。
外觀挑選也藏著反直覺訣竅。廖炯程說,白蘿蔔「越大顆越甜」,甚至大到自然裂開,反而是成熟度高、甜度好的極品。但許多消費者擔心吃不完總挑小顆,其實市場上有體型小但口感細嫩的「白玉蘿蔔」,非常適合小家庭煮湯。
有些蘿蔔煮起來又苦又辣,他說這與天氣有關:氣溫越低,蘿蔔越會囤糖、越甘甜;天氣熱則會使外皮變厚、蘿蔔硫素增加,苦辣味明顯。削皮要看切面皮厚度決定,「不要心疼那一層皮,煮完沒人吃才是浪費」。
廖炯程提醒,蘿蔔葉別急著丟,可以用來做台式傳統開胃菜「雪裡紅」。只要將葉子洗乾、切段,加鹽抓醃後裝入玻璃瓶密封 2~3 天,就能變成簡易家常小菜。
他也整理白蘿蔔挑選的 5 大原則,包括:彈起來沉悶代表實心、越大越甜、重量要比視覺更重、外皮坑洞勿選,以及「帶土」多半代表台灣本地種植。正值白蘿蔔盛產季,不少民眾也趁這波購入,作為冬季湯品與火鍋料理的最佳配角。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南夜市買「帝王蟹肉棒」 日本男吃一口崩潰:請不要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