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指出,2013年行政院組織改造後,「內政部兒童局」被裁撤,至今沒有任何兒少專責單位,導致政策分散又難銜接。他們強調,成立兒家署只是起點,接下來最重要的是「提升位階」與「把統整權寫進法律」。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說,只有跨部會整合變成制度,兒少政策才能真正落地,而不是靠個案協調「看運氣」。

三大民團提出三方向:

第一,要把層級拉高,中長期朝「兒少家庭部」邁進,才能有效整合教育、內政、勞動、司法等跨部會問題

第二,修法明定統整權,讓協作成為法律義務

第三,治理要從孕產期一路到青少年,把家庭支持、托育、早療、保護、心理健康串成完整服務網。他們也點出台灣公共支出遠低於OECD平均,更需要高位階專責單位集中資源。

民團也肯定政府近年的努力,包括4年期兒童醫療照護計畫總額達135.6億元、27億元打造三級兒童醫療體系、健保對0–6歲匡列249億元,以及強化兒少心理健康服務。像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已有超過2500位醫師、近1,200家院所參與,服務達26.8萬名3歲以下幼兒,涵蓋率約65%。三大聯盟強調,這些成果證明政策方向正確,而民間、政府與學界今年7月共同提出的改革藍圖,就是最適合立即推行的進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外送暗藏危機? 343家餐廳遭稽查!紅茶2件不合格遭開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