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董事會決議,上詮 2026 年將新增預算 3.86 億元,加計 2025 年未執行餘額後,2026 年資本支出將達 17.5 億元;同時通過 25 億元現金增資案,以因應 CPO 量產設備與營運資金需求。
上詮公布2025年第三季營收為 5.08 億元、季減 13%,毛利率自上季 20% 回升至 24%;前三季營收達 15.01 億元、年增 50%,毛利 3.06 億元、年增 39%。第三季營運現金流轉正至 1.47 億元,財務結構維持健康。
上詮指出,全球資料中心近年快速導入 spine–leaf 架構,促使高密度跳接線、AI GPU 機櫃與 Switch 端口全面升級,也推升光纖陣列(FAU)使用量。公司長期深耕的高精度 FAU 技術正好契合矽光高速傳輸需求。
技術布局方面,ReLFACon FAU(1.6T LPO)已於 2024 年底啟動試產,並將在 2025 年進入系統驗證;ReLFACon FAU CPO(1.6T)則 2025 年啟動量產線建置、第四季起至 2026 年送樣,2026 年第三季進行系統驗證,更高階的 >3.2T 與 >6.4T FAU 已進入產品與設計驗證階段。
上詮表示,矽光傳輸正從 1.6Tbps 邁向 6.4Tbps,2026 年後更將進入 12.8Tbps on interposer 的 XPU 世代,全球光電整合需求將呈倍增,公司透過 LPO 與 CPO 兩線並進,提前布局下一輪規格轉換。
為因應資料中心對高密度佈線的需求,上詮推出 RMT-MMC Cable,採用超小型多芯光纖連接器(MMC/VSFF),目前已完成出貨驗證,可直接搭配 ReLFACon FAU 應用於 AI 伺服器機內互連。
上詮也持續擴大產能布局,已於新竹設研發與營運中心,並在上海、中山、泰國與北美設立製造與業務據點,其中,泰國廠負責第一階段生產,以應對地緣政治風險。產線方面,公司導入 SC、MPO、LPO 自動化組裝線及 CPO 封裝與潔淨室設備,2025、2026 年將持續強化矽光與 CPO 量產能力,以滿足全球客戶需求。
上詮財務長游雅芳表示,AI 運算對頻寬與延遲要求大幅提升,傳統可插拔式模組已逼近極限,CPO 成為下一代高速互連主流,但其技術門檻極高,涉及高密度光纖陣列、微小間距對位與複雜的半導體封裝整合。
她指出,公司研發費用占比已提升至 15%~16%,目前正與客戶進行光學性能與可靠性測試,2025 年將是 CPO 試產年,預期少量出貨;到 2026 年製程成熟後,將進入大規模量產,對營運貢獻將顯著提升。
上詮總經理胡頂達分析,AI 資料中心架構分為 Scale-up 與 Scale-out。Scale-up 涉及 GPU 間的高速協同運算,對頻寬與低延遲要求極高,傳統銅線已難以負荷,因此成為 CPO 技術最迫切的導入場景。上詮已與晶圓代工與 AI 晶片大廠合作,目標在下一波 AI 光通訊升級潮中取得關鍵位置。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