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首度展出與 NVIDIA 深度合作打造的工業級 AI 人形機器人,包括具高效率與長續航的輪式機器人,適合在平整產線長時間移動作業;另一款足式機器人則能上下階梯、跨越障礙,更貼近人類動作,能處理複雜工廠地形。

現場更直接示範多種真實產線需求,例如雙手協作搬運大型物件、彎腰擴大取放範圍,以及高精度鎖螺絲作業。即使螺絲孔被管線遮到,機器人也能先撥開障礙,再完成鎖付,展現遠勝以往的靈巧度與一致性。這些高重複、高強度、易疲勞影響精度的任務,交由 AI 機器人後,不僅能 24 小時穩定運作,還能降低長期人力成本與錯誤率。

所有機器人訓練均建立在 NVIDIA Omniverse 生態上,利用 Isaac Sim 進行高仿真機器人模擬,縮短開發週期。其核心為基於 Isaac GR00T N1 架構建立的視覺–語言–動作(VLA)模型:透過 GR00T-Teleop 在虛擬空間進行遙操作收集資料;GR00T-Mimic 將人類示範自動轉換成機器人可執行軌跡;GR00T-Gen 則透過大量隨機化光照、背景與環境干擾,提高模型適應力。最終所有訓練都在 Isaac Lab 裡並行完成,使開發效率遠超傳統方式。

鴻海機器人訓練均建立在 NVIDIA Omniverse 生態上,利用 Isaac Sim 進行高仿真機器人模擬,縮短開發週期。取自鴻海科技日官網
鴻海機器人訓練均建立在 NVIDIA Omniverse 生態上,利用 Isaac Sim 進行高仿真機器人模擬,縮短開發週期。取自鴻海科技日官網

另一亮點為專為半導體廠打造的晶圓搬運機器人 SHR-F20,能全自動完成晶圓載具搬運與上下料,大幅減少人工流程。其結合雷射 SLAM 與二維碼定位,因此能在廠區內精準導航;搭載對角雙雷達、側雷達及前視覺感測器,可做到 360 度環境偵測,避免碰撞。機械手臂也具高度擴充性,可搭配 2D/3D 視覺與不同夾爪、儲位模組,讓其能因應不同載具與更多半導體流程需求。

「遙控操作靈巧手」則展示了人機互動能力。現場透過模擬裝置讓操作者可直接控制靈巧手,電腦視覺能即時解析人手姿態,轉換為靈巧手動作。今年完成的版本擁有 4 指、16 個自由度,重量僅 1 公斤,卻能抓取最高 5 公斤物件,適用於高精密組裝與維修作業。

鴻海展示基於數位孿生打造的「AI 機器人精密組裝工站」。取自鴻海科技日官網
鴻海展示基於數位孿生打造的「AI 機器人精密組裝工站」。取自鴻海科技日官網

鴻海展示基於數位孿生打造的「AI 機器人精密組裝工站」。AI 會先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強化學習,不斷嘗試最佳組裝動作與最短節拍時間;訓練結果再同步到真實產線,使機器人上線即可高精度作業,幾乎不需人工調整。這種「先模擬、再落地」的方式,大幅降低新產線導入期與錯誤率。

鴻海也揭示基於 NVIDIA Omniverse libraries 打造的「全廠可視化運營系統」。此系統覆蓋新工廠建設、自動化產線設計與能源管理三大場景,從規劃、模擬到營運皆能在虛擬工廠中事先演練,使廠房配置、產線流程與能源策略可提前驗證並反覆優化,有效縮短建廠週期並降低試錯成本。

鴻海表示,產線即時運行資料能同步映射到虛擬空間,提供管理者動態可視化監控、異常預警及遠端調度能力。企業可在虛擬空間先模擬對策,再快速部署到實際產線,成為鴻海未來全球智慧製造擴張的核心競爭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全球電子協會推出DMA工具包 協助企業因應歐盟永續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