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幃表示,以輝達(NVIDIA)為例,H100功耗約400~700W,GB平台突破1,000W,Rubin Ultra將挑戰4,000W;AMD從MI250X的500W走到MI300的1,000W,MI500亦朝同級功耗發展。

由於GPU數量提升使Rack功率大幅上升,如Hopper約40kW、GB200約120kW、Blackwell(GB300)約150kW,明年Rubin將突破200kW,Rubin Ultra更可能跨向1MW機櫃。

他指出,一旦功率跨越200kW,54V匯流排(Busbar)已無法承受過大的電流負載,800V HVDC遂成為下一代GPU平台必要選項。

他引用Microsoft測算指出,54V架構需47公斤銅、800V HVDC僅需3公斤,銅耗減少超過15倍,也避免機櫃因重量過高無法組裝。以100MW資料中心估算,AC架構效率約88%,HVDC可達90~92%,一年可節省約360萬美元成本;但雲端大廠更關注的是能否支撐更高算力密度。

集邦科技分析師楊少幃。呂承哲攝
集邦科技分析師楊少幃。呂承哲攝

在供電架構演進上,他將資料中心電力架構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為傳統AC(54V),PSU置於伺服器內,占空間且需粗重大銅排,已難支撐高功率AI伺服器。

第二階段是未來三年主流的過渡型HVDC:將PSU、BBU抽離至Power Rack,並把Busbar提升至正負400V(800V),大幅降低電流並改善散熱,同時不需更動資料中心前端交流基礎設施。

第三階段為採用SST(固態變壓器)HVDC最終型態,可直接把10kV中壓電網降為800V DC,但需重塑整座資料中心,預估最快2028年後才可能在新建據點落地。

供應鏈方面,他指出,雖然Schneider、Eaton等國際電力大廠已切入HVDC,但能同時提供「電力電子+資料中心基礎設施」整合方案者不多,目前以台達電、光寶科、Vertiv與Flex最具代表性。

台達電800V HVDC Power Rack已可支援1.5MW,並優先供應大型ASIC客戶,將在2027年隨Rubin Ultra同步放量;光寶科則已於2025年第四季出貨400V、100kW樣品,預計2026年第一季驗證完成後量產,並同步開發800V版本。

群電、廣達等台廠也積極強化北美產能,力求在HVDC需求爆發前「提前6到12個月」備妥產能。

GPU功耗提升也推動PSU瓦數快速上升,從10kW邁向12kW與30kW。楊少幃指出,GB300將導入12kW PSU,VR200也確定採用12kW,30kW PSU更將成長最快。他透露,最新12kW PSU拆解已在LLC副邊全面採用GaN,預期12kW與30kW PSU中寬能隙(WBG)半導體滲透率將突破90%,顯著推升PSU價值。

在供電安全方面,BBU(電池備援)與超級電容模組(CBU)成為AI伺服器標準配備。TrendForce預估2025年BBU市場規模達5.3億美元,ASIC伺服器滲透率近100%,NVIDIA平台也將在明年提高採用比例。超級電容則以EDLC為主流,可平滑GPU尖峰波動、避免干擾電網;Meta已確認在下一代HVDC Power Rack採用EDLC,其餘CSP仍在測試階段。

楊少幃總結,AI讓資料中心正式跨入兆瓦級機櫃,HVDC勢在必行,2025~2027年將是Power Rack與12kW/30kW PSU放量關鍵期,台廠因具備驗證與整合能力,有望在HVDC供應鏈中取得關鍵地位。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普發1萬|警示戶無法匯入或領取普發現金 ATM領現4種狀況領嘸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