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本木站點自今年七月底正式營運,共規劃87格停車位,三個月內營收即翻倍,單月營收約日幣1,500多萬(約300萬台幣)。以單格效率換算,相當於台灣400格以上的精華商辦或購物中心停車場的營收水準,顯示日本市場在計費模式、信任文化與停車密度下,具備高價值潛力。USPACE日本分公司社長水本真也指出,當地停車文化長年倚賴票券、人工驗證與現金支付,導入AI辨識與無感支付後,不僅提升效率,也符合日本對個資管理的嚴格法規要求。
USPACE執行長宋捷仁在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併購初期即以「提升營收結構、強化數據回饋、整合技術與用戶體驗」為策略重點,如今成果最為顯著。USPACE選擇以「AI 車牌辨識」作為技術輸出的第一模組,可在不拆除既有設施的前提下快速升級,降低合作方硬體成本。另外,平台可進行車型、車色與車齡辨識,搭配股東8891的資料,可支援建商與車廠進行精準行銷。除了辨識功能,USPACE也將在六本木推出真正的「無感支付」,也就是當車輛入場後App便會立即跳出通知,離場直接從App中自動扣款,不必再掃QR code或按鍵,降低使用摩擦。
與Nokisaki的合作也成為翻倍營收的基礎。過去Nokisaki平台多以民眾刊登車位、以「天」計價為主,一旦導入台灣製IoT地鎖、影像辨識與QR金流後,計價邏輯得以精細化,收費單位縮小為「10分鐘」或「一小時」,場域收益平均提高5到10倍。光是與Nokisaki的合作,在上個月便貢獻超過1,200萬日幣的淨利,顯示日本停車市場存在龐大技術升級空間。
日本的智慧停車痛點也相當明確,傳統場域老舊、僅能收現金且只收1,000日幣紙鈔,管理成本高;機械式停車比例過高,使電動車充電樁佈署困難。USPACE觀察到,日本電動車普及率偏低,主因在於平面停車場缺乏充電設備,因此USPACE已在六本木評估導入友善充電、打造未來式停車樞紐,盼能提前卡位能源轉型需求。
同時,日本 USPACE 團隊也分享當地使用者輪廓,目前以都會圈的年輕族群為主,性別上男性佔比較高,反映日本女性駕駛比例仍偏低。由於多具備穩定收入、願意為效率買單,對無感支付、即時停車資訊與精準導航高度依賴。
完成初步整合後,USPACE日本團隊將進入第二階段布局:一方面持續提升辨識精度、強化支付串接體驗;另一方面擴展跨產業合作,包括日本最大共享停車平台Akippa、日本大型不動產管理商三菱地所等,未來可望看見停車場與商辦、旅館、行程服務進行一站式整合。公司預估2026年在日本達到5,000個智慧場域,成為日本影響力最大的停車科技品牌之一。
面向未來,USPACE日本團隊也已提前規畫2026年的成長藍圖,持續擴大智慧停車點位、導入跨產業夥伴,包含「UGO機場接送」、「行李飯店直送機場」等服務,讓停車場成為智慧城市的入口節點。在台灣市場,USPACE其策略股東版圖也漸成體系,包括日本第11大物業管理公司Post Lintel、台灣大哥大旗下My Charge等,形成能源、電信、停車跨域整合。官方更預告,12月底也會為台灣市場帶來訂閱制等一系列全新服務應用與權益升級,從用車生活、旅遊行程到高級會員服務全面串接,預計另一波使用者體驗革新即將展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