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淦銘為前東元醫院副院長,曾任新竹縣議會議員, 2014年,他以無黨籍身分拿下近七成得票率、超過四萬八千票當選竹北市長,震撼地方政壇。2019年,再以近六成得票率連任,在地方民意版圖中具有強大象徵性,更是最典型的「苦幹型政治人物」之一。

何淦銘選擇加入陳見賢團隊,在地方被視為「竹北勢力明確表態」的一項重大指標。何淦銘表示,這個決定其實沒有什麼猶豫,「一個願意為新竹縣承擔的人,我們就應該主動協助他。」他說,竹縣近年面臨交通壅塞、建設整合、社福支出與人口成長帶來的挑戰,需要的不是政治明星,而是能真正處理問題、敢承擔、懂治理的人。

兩人的合作並非始於今日,而是橫跨議會與行政體系的共同經驗。何淦銘擔任縣議員時,陳見賢是議長;他擔任竹北市長時,陳見賢先後出任副議長與副縣長,兩人一起在最複雜的行政與政治縫隙中推動建設。

何淦銘回憶,當時竹縣財政負債沉重,是地方最棘手的問題之一。陳見賢協助邱鏡淳前縣長推動財政調整,從體質改善、支出控管到開源節流,一步步翻轉縣府財政結構。「那是一段外界不一定看得到,但非常關鍵的治理歷程。」他說,陳見賢對財政的掌握與務實作風,是他最佩服的能力之一。

何淦銘指出,在竹北建設上,縣市協調常是最難處理的環節。文田橋、水月橋等重大工程、路平專案與人行道改善等民眾最有感的建設,雖由市公所積極爭取,但真正要推動、要落地,需要縣府共同協調。何淦銘說,那幾年竹北人口暴增,建設需求龐大,「意見不同在所難免」,但陳見賢總能在關鍵時刻出面將事情拉回正軌,讓工程順利推動與完工。

治安防護網的跨區合作,更是他認為陳見賢「看得長遠」的實例。何淦銘說,竹北監視系統預算有限時,他與陳見賢共同推動建置監視設備,強化治安。「治安不是單一鄉鎮就能顧好的,要區域聯防才有效。」這項跨區合作能在議會通過,陳見賢扮演關鍵推手。

從財政調整到建設協調、從合作到治理,何淦銘認為陳見賢展現的是「長期累積的務實能力」與「真正能執行的治理風格」。他說,自己之所以願意在參選初期就公開站出來,是因為看見新竹縣正走到新的十字路口,需要一位能承擔、能協調、能執行的領導者。「我不是只是支持一個人,而是希望新竹縣能找到一位能帶領大家往前走的執行者。」

何淦銘力挺陳見賢參選新竹縣長。陳見賢團隊提供
何淦銘力挺陳見賢參選新竹縣長。陳見賢團隊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民進黨彰化縣長提名12月中電話民調 「2立委+2市長」全力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