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洋表示,高雄市是全台唯一一個台語使用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具有推動台語復振的關鍵角色。然而,台灣在經歷數十年的「國語運動」及媒體華語霸權後,本土語言的傳承面臨重大挑戰。根據統計,目前台灣6至14歲孩童中僅有7.4%使用台語,顯現出台灣語言文化與自我認同正逐漸流失的危機。學校以台、華、英三語實驗教育為基礎,並推行沈浸式教學,充分展現出台語教育在社會上的需求。
張博洋也點出台語實驗學校目前面臨的困境,相較於客語及原住民語擁有中央專責機關及穩定經費挹注,台語實驗學校的經費來源卻極不穩定。以北嶺國小為例,其114學年度實驗教育經費為262萬元,完全依賴高雄市政府自籌資金支持,相較於於原住民族實驗學校及客語人文實驗學校缺乏中央挹注的穩定辦學經費。下任市長換人後,台語實驗教育是否能夠獲得持續性的政策支持與資源投入,以及現有的辦學理念與教學成果能否得到有效延續。
張博洋特別提到,北嶺國小教師在推動台語教學時需付出額外努力,例如翻譯教材、備課及正音等,但教育局挹注的經費並未涵蓋教師備課津貼,導致教師需依靠對理念的認同來支撐額外的工作負擔,這對教師熱情形成了嚴峻考驗。
張博洋提出四項具體建議,包括爭取中央挹注台語實驗學校經費、成立台語專責單位、提供教師備課津貼,以及評估和研究北嶺國小的教育效益。張博洋強調,成立台語專責單位將有助於制定台語政策、改革教育體系,並推動媒體與文化內容的發展,進一步促進台語的復振與永續發展。
陳其邁答說,台語作為國家語言,應受到公平對待,「母語要在家學」的說法是一種歧視,「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母語保存與多元語言的尊重,是現代國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價值,所有國家語言都應該受到國家的力量保存與支持。
陳其邁表示,高雄市將持續推動以母語為教學語言的實驗學校,並在經費、師資與資源上給予最大支持,讓教學現場具備更完整的條件與穩定的師資,提升教學品質。他強調,母語教育不應侷限於家庭,而應在校園中深耕發展,落實語言平權並推動文化傳承。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