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如鈞表示,據教育部報告指出,某些短影音平台推送自傷內容、傳達負面訊息,應該要在校園中禁止。依照邏輯,是不是也該禁止學生閱讀含有自傷內容的《少年維特的煩惱》?還是說,在台灣的少年維特,不准有煩惱?只能正向思考、充滿陽光與愛?
「今天次長居然說,如果有人檢舉這部世界名著,也會討論是否禁止,這樣的回應真的令人瞠目結舌。」
葛如鈞認為,真正負責任的教育,不是讓孩子什麼都不看,而是教他們如何分辨、如何思考,當大人選擇用「禁」來取代「教」,其實就是對自己失職的推卸責任。一個曾經發文「挺戒嚴」的政府,如今又想靠封鎖特定平台來控制資訊,說穿了,只是揮著「保護學生」的大旗,行思想戒嚴之實。
而近期教育部發文給各大學,要求各大學學生、系學會、社團赴中交流必須「自我檢核」、事前登錄、事後通報,甚至以「獎補助款」威脅學校配合。葛如鈞強調,「學生不是公務員,教育部也沒有法源要求通報!這不是行政管理,根本就是綠色恐怖!」
葛如鈞說,交流不應該直接被視為威脅,學生們不會因為短短幾天的交流就被統戰,看看王世堅委員的「從從容容、有刃有餘」在對岸爆紅,這正是台灣發揮文化影響力的最好例子。教育部的行為,不但因行政程序造成學生、大學校系的困擾,更是反映了教育部對我國教育、文化的「不自信、不信任」!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詐團虎視眈眈! 財政部2天揪5種普發現金「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