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今(28日)表示,台灣因季風、地形及海陸特性,各地風勢常有顯著差異,即使在同一時間,沿海與內陸的風況往往亦有所不同,過去以縣市為單位所發布的「陸上強風特報」雖能提供整體警示,但較難充分反映在地差異。

為使預警更精確且易讀,氣象署自今年3月起,試辦以黃、橙、紅3種等級「燈號」發布近2日內的強風「鄉鎮」預警,且將於12月起正式上線,協助各界透過顏色快速判讀風力威脅程度並採取防範措施,各色燈號定義如下:

黃燈:注意!平均風達6級或陣風達8級以上,準備防風。
橙燈:警戒!平均風達9級或陣風達11級以上,提高警覺加強防範。
紅燈:危險!平均風達12級或陣風達14級以上,儘快進入堅固建築避風。

「陸上強風特報鄉鎮燈號」分為3種等級。氣象署提供
「陸上強風特報鄉鎮燈號」分為3種等級。氣象署提供

氣象署指出,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為東北季風盛行時節,台南以北至桃園沿海、北海岸、恆春半島及離島最容易發生強風(平均風6級以上),其中恆春半島滿州鄉沿海發生頻率最高,平均每年約195天,桃園蘆竹區沿海186天次之。

從今年試辦期間顯示,除東北季風外,5月至9月於低壓帶、西南風(氣流)及颱風影響時也可能出現強風,如今年7月幾乎每日發布強風特報,其中雲嘉南地區於丹娜絲颱風登陸前後出現大範圍強風,多處亮起代表危險的紅色燈號。

氣象署提醒,當陸上強風特報發布時,民眾可透過氣象署官網、生活氣象APP或臉書「報天氣」粉絲專頁,即時查詢所在鄉鎮市區的強風燈號等級,並依照燈號採取相應的防範行動。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1元帶走iPhone 17!各通路「黑五」開跑 爽拿9990元加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