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敏今天在臉書發文指出,塑膠微粒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碎片,廣泛存在於環境中,可能經由飲水、呼吸或食物進入人體。口香糖為了能一直嚼,需要有咀嚼基劑以及增塑劑(軟化劑)等成分,而不管是天然或合成的咀嚼基劑,都會釋出相同量的塑膠微粒。
高敏敏羅列塑膠微粒可能對身體造成的6大影響:
1.引發全身性發炎:塑膠微粒進入體內後會刺激免疫系統,造成「慢性低度發炎」,長期累積恐提高慢性病風險。
2.影響心血管健康:研究在動脈斑塊中發現塑膠微粒,可能增加動脈硬化、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
3.破壞腸道健康:可能傷害腸黏膜、造成腸漏,也可能改變腸道菌相,影響免疫力與代謝。
4.干擾內分泌系統:塑膠中的化學物質(如BPA、鄰苯二甲酸酯)可能造成荷爾蒙失衡、生殖功能受影響。
5.影響神經與腦部:部分研究在大腦與腦脊髓液中發現塑膠微粒,推測可能造成神經發炎、影響記憶與認知能力。
6.刺激呼吸道:吸入空氣中的塑膠微粒,可能造成鼻腔、氣管與肺部的刺激、發炎或加重既有呼吸道疾病。
「日常生活不可能做到零塑膠,但我們一定可以『降低累積速度』」,高敏敏給出以下3點建議:
1.減少長時間嚼口香糖:偶爾嚼一下沒問題,不要變成每天且嚼很久的習慣。
2.避免高溫接觸塑膠:熱食、熱湯、熱飲不要裝在塑膠容器,減少塑化物釋出風險。
3.挑選更乾淨的飲食與生活方式:少吃超加工食品,多選擇原型食物,外食時避免高溫塑膠接觸來源。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70歲阿伯「吸毒3P」激戰2男 赤裸猝死屍身爬滿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