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研究採用MIT與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共同研發的勞動力模擬工具「冰山指數」(Iceberg Index),用以模擬1億5100萬名美國勞工之間的互動,以及AI與政策可能對他們帶來的衝擊。
研究共同主持人、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主任巴拉普拉卡希(Prasanna Balaprakash)表示,冰山指數能在經濟變化真正發生前,先從人口層面推演AI如何重塑工作內容、技能需求與勞動力流動。
該指數把全美勞工視為獨立個體,標註其技能、任務、職位與所在縣市,繪製出跨越3000 個郡、923種職業、3萬2000多種技能的全貌,再評估目前AI能勝任哪些技能。
研究發現,目前外界最關注的科技與資訊產業裁員,只是「冰山一角」——僅占勞動力市場總薪資曝險的2.2%(約2110億美元)。真正被低估的,是在人力資源、物流、財務、行政等領域潛藏的1.2兆美元技能曝險,在多數自動化預測中往往被忽略。
研究團隊強調,冰山指數並非用來預測裁員的精確時間或地點,而是提供一套以「技能」為核心的風險地圖,讓決策者能在投入資源與制定政策前,更全面模擬AI可能帶來的變化。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香港宏福苑滅火救援結束 官方:消防警鈴未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