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盟分析,許多孩子因為擔心被誤會或生氣,近半選擇開「小帳」躲起來,社交壓力反而更大。女生在各類型網路霸凌中受害比例都高於男生,不但更容易出現社交焦慮、失眠或身心不適,甚至有19.1%曾想過自傷或自殺。更讓人擔心的是,當看到同學被霸凌時,仍有近4成學生選擇沉默,讓冷漠成為另一種傷害。

調查也提醒家長,「限制上網時間」不足以保護孩子,真正有效的是陪伴與關心。研究指出,父母關心度高的孩子遭到網路霸凌的比例較低,也比較願意在遇到不愉快時主動求助,身心後遺症也較輕。相反地,缺乏關懷的孩子更可能陷入焦慮、自責或負面情緒。兒盟呼籲,家長應多觀察孩子的狀態,了解他們的網路世界,而不是只用規則管控。

兒盟提醒,面對網路霸凌,孩子不需要孤軍作戰。無論是被嘲笑、被散播不實內容或被排擠,都應第一時間向信任的大人求助並保留證據;旁觀者也應伸出援手,而非默默滑過。兒盟提供反霸凌諮詢專線「04-2202-5399#4」。

同時兒盟也建議家長運用「陪伴5步驟」:

1同理情緒

2協助紓壓

3接納差異

4逐步減少社群使用

5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兒盟呼籲家長,陪孩子一起度過數位時代的壓力與傷害。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農藥超標!1.1萬公斤蔬果報銷 北農10月抽驗辣椒、芥藍、菜豆都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