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涵鐘說,虛證的人是「陽氣不足」,就算穿再多也覺得冷,常伴隨臉色差、腰痠、容易腹瀉、女生月經量少等症狀。日常保養應多吃溫熱食物,如老薑、蔥白、紅棗、牛肉,並避免冰品、冷飲。同時注意腹部、腰部、腳底的保暖。反之,實證的人看似燥熱、臉頰泛紅,但手腳卻冷,屬於「外冷內熱」,常見於壓力大、久坐少動族。這類體質容易口苦、便秘、胸悶,調理上應以疏肝理氣為主,可靠深呼吸、散步、瑜伽等方式幫助氣血通暢。

除了辨別體質,藍涵鐘也提供「5招自救法」,讓民眾在家就能提升暖度。包含按壓關元穴(增強元氣)、中脘穴(暖胃助循環)、大椎穴(提升免疫與體溫),並搭配薑黨參紅棗茶、乾薑山藥薏仁豬肋排湯等兩款食補,從體內把暖意養出來。穴位按摩每天5至10分鐘即可見效,熱敷大椎則有效改善肩頸僵硬並促進循環。

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藍涵鐘提醒,手腳冰冷不是小毛病,而是身體的「警告訊號」。只要掌握體質差異、對症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就能讓手腳暖回來。他也建議,若冰冷症狀嚴重、影響睡眠或長期不改善,仍應尋求中醫師協助,避免忽略身體隱藏的問題。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普發現金「星巴克多拿4000元」!1000組放大1.4倍喝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