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銘說,IgE自體過敏介在自體免疫與過敏體質之間,看似過敏反應,實際上卻是免疫系統自己誤判、對自己「亂開火」。因此患者明明海鮮不吃、塵蟎不碰,皮膚測試也都是陰性,症狀卻一波比一波嚴重。這類情況常見於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慢性蕁麻疹、紅斑性狼瘡等疾病,「不是外界刺激你,是身體誤以為世界很危險,先發動攻擊」。

其實日常生活早就透露端倪,例如熬夜隔天皮膚就癢、壓力大容易氣喘或蕁麻疹爆炸、天氣變化就鼻塞喉緊、腸胃容易脹痛、做醫美後發炎加劇,甚至感冒後自體免疫疾病突然惡化。張家銘強調,「這不是脆弱,是免疫過度保護你」。想讓身體恢復平衡,關鍵不是壓制免疫,而是把免疫系統從「備戰模式」慢慢帶回「和平模式」。

他建議,規律作息是免疫最強的重置鍵,而保護皮膚屏障、三週飲食減法(戒糖、加工食物、酒)、每天讓神經系統放鬆,以及記錄身體容易發炎的觸發因素,都能有效降低免疫誤判。未來醫療也會朝「重新教育免疫系統」前進,包括抗IgE與抗IL 4/13治療,不是關掉免疫,而是提醒它「你搞錯對象了」。張家銘提醒,若覺得自己「沒有過敏原卻一直過敏」,別急著怪身體壞掉,而是學會讓免疫安心,身體自然會慢慢回到正常狀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入秋最猛冷空氣明殺到!周二濕冷斷崖式掉至14°C 北台一路冷到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