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西方汽車產業為了擺脫中國稀土,採取二種路線。第一種是在中國之外,尋找新的稀土來源;第二種則是釜底抽薪,乾脆改用「不需要」稀土的汽車零組件。


以特斯拉Model Y的電動馬達來說,光是一輛車就需要約2.5公斤的釹鐵硼永磁材料,目前幾乎完全受制於中國的稀土來源。


美國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正積極研發不需要使用中國稀土的汽車合成材料。雖然已有初步的成果,不過這種材料來源目前只能從來自外太空的「隕石」提煉,獲得難度不低於購買中國稀土。


德國BMW車廠則是已經生產出了不需要釹(neodymium)或是其他稀土的馬達,就靠著馬達內部的電流產生磁場,不需要稀土製成的電磁鐵。不過,缺點是馬達變大了、汽車變重了、能源效率變差了。


所幸BMW預期,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在明年夏季可以安裝新一代的電動馬達,能夠改善現有的缺點。


至於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除了試圖研發不需要稀土的汽車零件外,也與美國加州的稀土工廠MP Materials合作,承諾購買MP Materials生產的稀土磁鐵。


不過,通用汽車坦承,相關成本會比購買中國稀土磁鐵為高,也擔心中國會以傾銷戰的方式,低價銷售中國稀土磁鐵,導致MP Materials的稀土磁鐵不符成本效益。


通用汽車總裁羅伊斯(Mark Reuss)日前表示,最好的狀況就是完全不用稀土生產汽車零件,不過「我們該如何透過工程設計擺脫這種依賴呢?」


紐約時報報導,截至目前為止,研發出不需要稀土的汽車零件或是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就像是尋找「汽車聖杯」(Auto Holy Grail)般,止於傳說,仍在尋找中。

 

美國通用汽車企圖研發不需要稀土的汽車。路透社
美國通用汽車企圖研發不需要稀土的汽車。路透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美烏擬定新19點俄烏終戰草案 敏感議題待總統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