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1歲的捷克前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Markéta Pekarová Adamová),選擇在政治生涯的高峰主動淡出政壇,引發外界關注。10月底,艾達莫娃出版訪談式著作「我不是糖做的,也不是鐵做的」。在與記者的對話中,艾達莫娃談及自己進入政治的歷程、女性在公共領域所面臨的壓力,以及她決定不再參選、退出高層職位的原因。
書中艾達莫娃也談到2023年備受矚目的「台灣行」,當時她率領約160人代表團訪台,為台捷史上最大規模代表團。她在立法院發表演說也引起熱烈迴響,艾達莫娃透露,「我從未對任何一篇演講如此用心」。演說前,她與捷克外交部與歷史學者深入討論,以確保關鍵宣言在直譯後能在兩種語言中保持相同理解。
她在演說中提到:「我想向你們保證,我們現在與你們同在,我們將繼續與你們同在,在任何情況下,與你們同舟共濟。」這段話是源自於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爆發「布拉格之春」時,社會中流傳鼓勵抵抗蘇聯壓力的口號,並經過艾達莫娃稍微調整。
艾達莫娃強調,在2023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仍是很新的事件,「台灣人非常清楚,烏克蘭是他們可能的『未來實驗場』。中國正仔細評估西方對俄羅斯違反國際法的反應。畢竟,俄羅斯得到北京的支持。」
因此,她希望透過演講,把捷克的歷史經驗、烏克蘭在抵抗俄羅斯侵略時的處境,以及台灣共同的反共精神與對民主的信念串聯起來,傳達挺台支持。
在演講結束後,艾達莫娃形容,台灣的反應「真是難忘又熱烈」。當她離開立法院,走在立委們列隊的夾道中,他們紛紛跑來和她自拍。
她說:「台灣文化非常熱愛拍照…他們幾乎把我圍得動不了。還有一位立委在我演講時現場畫我的肖像,後來那幅畫還上了報紙。」
艾達莫娃分享,那時她特別穿上象徵吉祥與活力的紅色套裝,藉此向台灣文化致敬。「許多媒體報導都提到這一點,捷克駐台代表處後來收到百封台灣民眾詢問我衣服品牌的信件。」
艾達莫娃表示,台灣對捷克的尊重,與政治和文化上的共鳴,在每一個細節中都能感受到。例如在外交部的晚宴上,餐點醬汁加入捷克傳統的「貝赫洛夫卡酒」(Becherovka);以及每到一處,都會播放捷克作曲家德佛札克(Antonín Dvořák)的音樂。
此外,捷克安全情報局局長庫戴爾卡(Michal Koudelka)當時也訪問台灣。艾達莫娃說:「台灣在應對中國影響力滲透方面經驗豐富,這對捷克也很有幫助。」
她透露,在出發訪台前,她的手機遭到5次網路釣魚攻擊,「雖不算嚴重,但顯然是警告性的行動。」
除了政治層面,此行也促成數量眾多的捷克企業訪台,「台灣自身的吸引力與經濟潛力,從捷克企業的踴躍參與就能看出。」(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