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報導,旅美中國問題專家鄧聿文指出,最能解釋北京反應如此激烈的原因為觸犯政治權威,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感到背刺與政治羞辱,「必須掙回面子」。


德國之聲17日刊登鄧聿文文章,分析指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說踩了中國4條紅線。


鄧聿文指出,第一道紅線是挑戰「一中原則」,暗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觸及核心利益。高市早苗在首相任內,且在國會這樣的國家權力場域表達「台灣有事」的相關言論,對北京而言是公開否定1972年中日建交的政治基礎,是對「一中原則」的直接挑戰。


鄧聿文指出,第二道紅線則是喚醒侵略史的集體記憶,引發北京對日本軍國主義回潮的警覺。高市此番說法在中國輿論中迅速被等同為「日本右翼借台灣問題重新包裝舊的戰略動員框架」,北京警惕日本可能正在醞釀「借台灣問題解禁自衛隊,實現國家正常化」的路線圖。


第三道紅線則是高市在釜山中日峰會上對習近平表示希望穩定雙邊關係,堅持1972年的建交立場。但回國一週後就發表「台灣有事」說,被視為蓄意背刺和政治羞辱。鄧聿文表示,這一點外界極少討論,北京更不會提,因為涉及習近平的政治權威,但實際上是最能解釋北京反應如此激烈的一個原因。


他說,這樣前後不一的言行,在中國政治語境中等同於對最高領導人權威的挑戰,而對擁有高度權威的習近平,對其個人政治尊嚴的觸犯尤其不能容忍。北京對高市的憤怒在相當程度上是對這種「背刺」的反應,而非單純的政策分歧。


鄧聿文表示,這一點尤其從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奉示召見」日本駐中國大使金杉憲可看出。「奉示召見」這一外交措辭,意味著交涉指令來自更高層級,甚至是習近平本人,而不是外交部的正常業務操作。


鄧聿文指出,第四道紅線為破壞中國對外威懾的示範效應,推動台灣問題進一步國際化。他說,北京最擔心的局面是台灣問題從當前的中美角力,變成廣泛的西方國家與中國多邊對抗。


未來西方國家甚至個別非西方國家也可以按這個方式公開支持台灣,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底線就會被踩破。北京絕不可能容許日本成為「示範效應」的源頭,因此必須強硬回應。


鄧聿文認為,未來幾週,北京的反制力度高機率不會下降,而會繼續升級。若高市堅持不收回言論,中日關係將很可能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陷入一個難以逆轉的新階段。

 

火線話題 | 中日衝突

這篇報導屬於「 中日衝突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1. 「日本浪姐」選邊 美依禮芽:永遠支持一個中國
  2. 日中情勢緊張!外交部:台灣是解答不是問題
  3. 中日急凍!美退將:高市早苗只是說出「他心裡話」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比3公分還短!惡名昭彰殺人魔逃亡30年被捕 超小GG成鐵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