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haiger 報導,泰國清邁「帕宏坡國家公園」(Doi Pha Hom Pok National Park)迎來一項重要生態里程碑—一隻大犀鳥(local 名稱為 nok kahang 或 nok gak)現身園區,這是公園 10 多年來首次確認的紀錄。

這隻珍稀大犀鳥被發現在辦公室附近的高大樹冠上,讓園方人員與野生動物愛好者興奮不已。公園主任表示:「這是 10 多年來我們森林中第一次看到大犀鳥的正式紀錄。這顯示我們的生態系統正強勁復原,這要歸功於園區員工和當地社區的持續努力。」

大犀鳥是泰國最具代表性的鳥類之一,也是體型最大的犀鳥品種,身長約 120 至 140 公分,雄鳥甚至可達 1.5 公尺。

牠們以醒目的黑白羽色、橙黃相間的大型鳥喙,以及頭頂碩大的角狀盔突(casque)而聞名。由於一旦配對便終生相伴,也被視為象徵忠貞情感的鳥種。

雄鳥的盔突上有黑色紋路,虹膜呈紅色;雌鳥眼色較淡且沒有盔突紋路。幼鳥的盔突較扁、體型也較小,成熟後才會發育完全。

大犀鳥平時在森林冠層間覓食,最愛野生水果,特別是榕果,也會吃 yangon、pipwan、tasue 等樹種的果實。牠們同時是機會主義型的捕食者,也會吃蛇、囓齒類、小型鳥類與昆蟲。

雖然常見成雙成對,大犀鳥在非繁殖季有時會聚成多達 150 隻的大型群體,一同在山谷的棲地夜棲。牠們偏好常綠林、落葉林與混合林,通常出現在海拔 1,000 公尺以下。

牠們的叫聲被形容為「gak gak gak kahang kahang」或「gawah」,也是牠們獲得在地暱稱的原因。

大犀鳥被拍下出現在清邁國家公園。The Thaiger
大犀鳥被拍下出現在清邁國家公園。The Thaiger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冷空氣明殺到!北台急凍破15℃ 專家曝「北極冷空氣」南壓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