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TEEMA)於「鴻海科技日」正式提出「TEEMA 科學園區(TEEMA Technology Park)」海外布局計畫,目標協助台灣 ICT 產業鏈在海外打造具永續、彈性與共榮精神的智慧製造基地,並強化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的供應鏈韌性與競爭力。
電電公會也同步蒐集北美、歐洲與亞洲布局資訊,研擬海外市場策略,首波將於墨西哥、波蘭、印度及美國建立供應鏈整合平台。首座 TEEMA 科學園區預定落腳墨西哥 Sonora 州,以 AI 賦能、永續 ESG 與智慧生活機能為核心,打造結合生產、商業與生活的綜合型智慧園區。
電電公會表示,園區將以新竹科學園區成功模式為基礎,升級為「科學園區2.0」,導入 AI 智慧能源管理、低碳建築與循環永續系統,象徵台灣科技園區管理經驗正式走向全球化。
劉揚偉說明,各國普遍期待台灣產業進駐,提高當地供應鏈競爭力,包括在美國、還有墨西哥以及其他國家的這方面的合作,希望能透過這樣的模式,讓政府在談判上更有籌碼。談及 AI 時代的能源挑戰,他表示,AI 推動初期,外界多以「算力是國力」來思考,但算力投資龐大、架構複雜,一般民眾與政府部門難以掌握。
劉揚偉說明,後來發現,用「電力等於算力等於國力」的方式更容易溝通。他指出,電力具有價格與供應穩定性等概念,政府較易理解,也更能評估長期投資規劃。
劉揚偉表示,在將算力需求換算成電力後,政府的理解顯著提升,也更能掌握 AI 時代的能源戰略需求,這讓他們更了解電力應該要怎麼思考。
劉揚偉坦言,他並未參與政府決策,但觀察到政策氛圍已有變化,「我感受到似乎這個核電政策已經開始有一點轉圜,到底會怎麼樣我不知道。」但他強調,電力將是未來 AI 國力競爭的關鍵核心。
劉揚偉重申,以電力作為核心語言溝通 AI 發展,能提高政策制定效率,也更能反映 AI 基礎建設的真實需求。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