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崴公布 2025 年前三季營收達 56.24 億元、年增 32%,毛利率提升至 47%,稅後淨利 11.9 億元、EPS 33.4 元,營運再創新高;前十月合併營收達 63.04 億元、年增 28%。法人指出,在先進製程、先進封裝與高階測試需求推升下,公司全年營收可望再寫新高。

王嘉煌說明,AI 與 HPC 晶片快速演進,CSP 大廠與 NVIDIA、AMD 等公司持續推出更大、發熱更高、速度更快的晶片,使測試時間與複雜度雙雙拉升,帶動高階測試座(Socket)、探針卡(Probe Card)與 SLT 需求明顯增加。王嘉煌表示,晶片越複雜,測試的重要性就越高,這正是穎崴的機會。目前 7 奈米以下產品貢獻營收已超過 8 成,以 AI 與 HPC 相關應用計算,營收占比也維持在 40% 以上。

在產能規劃方面,王嘉煌透露,今年第四季產能已滿載,明年將持續擴大產線,營收也有望挑戰新高。其中在探針生產方面,公司目前每月自製量約 350 萬隻,預計 2026 年可提升至 600~700 萬隻,以滿足高階測試不斷增加的需求。他並強調,先進封裝完成後必進入測試階段,無論 Final Test 或 SLT,穎崴與客戶皆保持高度合作,而公司整合散熱與測試座的能力,是面對高功耗晶片時的重要競爭優勢。

海外布局上,王嘉煌指出,美國是公司全球策略的重要方向,公司目前在亞利桑那州(Arizona)布局明確而堅定,原因不僅在於配合晶圓代工廠當地供應鏈建構,更因為北美主要 CPU、GPU 大廠的研發中心皆在當地。他表示:「我們在亞利桑那擴充實驗室與技術團隊,就是要做到『零時差』的工程服務。」過去晶片測試問題需寄回台灣分析,如今工程師可在地即時支援,協助客戶於 NPI 階段迅速排除測試介面問題,「在 AI 迭代速度這麼快的產業裡,這就是我們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的關鍵。」

王嘉煌補充,美國廠將以收購當地廠區方式進行,預計 2026 年上半年定案,以測試座及探針卡為主要產品,並於同年下半年投產,資本支出估約 5 億至 10 億元。除美國外,公司也強化日本合作,與日本 YOKOWU 不僅為供應鏈夥伴,更有股權合作,是高度整合的技術夥伴關係。因測試介面客製化程度極高,透過台日技術連結,可進一步強化全球供應能力。另因應馬來西亞客戶將產能自中國外移,穎崴也開始評估當地設廠可能性。

產品端方面,HyperSocket 仍是今年技術亮點。已有多家客戶採用的 HyperSocket,採 Ball Chop Free 設計,可顯著提升接觸穩定性與阻抗匹配,並降低串擾。最新的 HyperSocket-DF 採市場唯一的 Zero Preload Force(零預壓)架構,可支援超大封裝(Ultra-Large Package),符合新世代 AI 晶片需求;而 Liquid Socket 液冷測試座則導入公司自研散熱技術,可支援 3,500W 等級高功耗晶片,是市場少見的高規格測試方案。

探針卡方面成長也相當顯著。第三季 MEMS 探針卡在整體垂直探針卡比重已達2成,顯示公司橫向拓展(Scale Out)成果逐步浮現。公司同步推出 Functional Burn-in、高速光通訊 CPO 測試與 AI Server 板級測試方案,產品線涵蓋 AI、HPC、CPU、GPU 及智慧手機等多元應用。

根據研究機構 Yole 預估,高階封裝市場至 2030 年將達 285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 23%。在此趨勢帶動下,穎崴前三季 AI 與 HPC 出貨占比維持四成,成為公司核心成長動能。

王嘉煌表示,AI Server 仍是主力需求,但 AI 手機與 AI PC 量體成長同樣值得期待。雖然單價不如伺服器高,但高階晶片仍需高階測試介面,公司策略是「全方位布局」,不押單一產品,持續擴大技術護城河。

穎崴全球業務營運中心執行副總陳紹焜補充,先進製程推進讓封裝變大、功耗變高、測試時間變長,產業正迎來結構性質變,而穎崴在探針卡、高頻測試座、老化測試座與 HyperSocket-DF 全線卡位完整,在 AI 時代,就是用 Alliance & Integration(AI)抓住市場先機。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院版財劃法出爐 財長親上火線說明 修法後錢權分配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