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理事長劉文雄指出,台灣正面臨世代最大的電力挑戰,穩定供電不是單一電力機構能獨撐,而是政府政策、產業技術升級、學界培育與全民意識共同支撐的工程。他表示,能源轉型牽動經濟、ICT、資安與管理,未來電力產業需要更多具跨域視野的「T型人才」,而協會推動的獎項與獎學金正是填補人才缺口的重要平台。劉文雄提到,該獎項多年來已培育與表揚超過400名學生及多家企業工程師,部分得主更因表現突出獲企業跨界延攬,顯示台灣電力領域的需求正快速擴大。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呂承哲攝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呂承哲攝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全球淨零行動推動能源使用電氣化,而AI用電量則像「突然跳出的巨大高峰」,兩股力量疊加,使電網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他指出,極端氣候讓設備負荷提高,台電已全面推動電網強韌計畫、加速老舊設備更新、電線地下化與共同管溝建設,以提升抗風險能力。

曾文生也指出,全球電力設備供應吃緊,變壓器交期已從過去12~18個月拉長至約24個月,部分國家甚至超過60個月,使提前布局更形重要。

談及電力市場化改革,他強調,《電業法》修法後將成立獨立電能交易所,台灣的綠電交易只是開端,未來將逐步建立完整市場。他說明,市場價格訊號是讓社會理解電力價值的關鍵,若沒有價格反映稀缺性,再多的政策與建設都難以讓市場有效運作。

曾文生並以《經濟學人》提到的大麥克指數作比喻,指出台灣多項民生電價多年未調整,與國際相比偏低,就像不同國家的大麥克價格能反映購買力差異,電價也同樣反映一個國家的能源成本與資源壓力。他強調,台灣需要面對電價長期偏低的現實,才能讓資源分配更有效率,也使民眾與產業真正理解電力的稀缺性與價值。

他補充,需求端角色也正在轉變,中鋼與台積電等企業已從「用電端」貢獻電力彈性,協助穩定電網,並可透過市場機制獲得合理回報,象徵台灣正走向更成熟的電力市場體系。

人才方面,台電持續推動公開考選、產學合作及實習制度,今年「傑出工程師獎」由台電電力調度處組長徐唯耀獲獎,象徵調度專業在能源轉型中的關鍵地位。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呂承哲攝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呂承哲攝

美國柏克萊大學榮譽教授吳復立致詞指出,自己四十多年前因返台參加研討會而結識劉書勝先生,多年來深受其專業精神與人格魅力感佩。他表示,劉書勝所屬年代資源匱乏,但憑勤奮與創造力奠定台灣電力工程根基,讓今日台灣能在工業、生醫與生活水準上位居前段。

他勉勵年輕工程師,氣候變遷與AI正改變能源與產業結構,希望新世代能延續前輩精神,以專業面對全球挑戰。

美國柏克萊大學榮譽教授吳復立。呂承哲攝
美國柏克萊大學榮譽教授吳復立。呂承哲攝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成立「劉書勝紀念獎」,分為三類獎項:

優秀青年工程師獎(35歲以下),得主:台達電子資深系統設計工程師林珈敬。

傑出工程師獎(35~50歲),得主:華城電機經理林佳慶、台電電力調度處組長徐唯耀。

年度特別獎,得主:中鋼研究員林哲民、台積電經理蔡秉璋。

獎項旨在肯定中生代與青年工程師於電力產業的卓越貢獻。

該獎學金由工研院、太平洋電線電纜、台汽電、台達電、台綜院、亞力電機、海龍離岸風電等企業共同組成,目標深耕台灣電網與電力人才。

頒發獎項包括:優秀專題提案獎、傑出專題成果獎、優秀學生獎學金,本屆共有 20 組學生獲獎,在學術與實務成果上均展現強大潛力。

典禮同步舉辦「電力未來之星座談會」,由國立中山大學電機系盧展南教授主持,邀請得獎學生與在職工程師分享職涯經驗與產業趨勢,從儲能、電網升級、電力 IT 化到電力新商機,提供新生代務實且前瞻的職涯指引。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暨劉書勝紀念獎頒獎典禮」,現場電力界的專家們,共同與學生及得獎者大合影。主辦單位提供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暨劉書勝紀念獎頒獎典禮」,現場電力界的專家們,共同與學生及得獎者大合影。主辦單位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股震盪收跌175點 台積電跌10元收139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