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指出:「未來的超級電腦將是量子—GPU 系統,兼具量子電腦模擬自然的能力與 GPU 可程式的大規模平行處理。NVQLink 搭配 CUDA-Q,將量子與 GPU 運算整合至單一、同調的基礎架構,開啟全新的科學突破可能。」
NVQLink 採開放式系統架構,能克服量子控制、錯誤更正與跨硬體協作的瓶頸,提供 FP4 精度下高達 40 petaflop 的 AI 運算效能,並具備 400 Gb/s 的 GPU-QPU 傳輸量與小於 4 微秒的延遲,為混合式量子應用奠定計算底座。NVQLink 已深度整合至 NVIDIA CUDA-Q 軟體平台,支援量子處理器、量子控制系統與 GPU 超級運算緊密耦合。
此次加入 NVQLink 全球採用行列的機構橫跨三洲。亞洲包括日本 AIST G-QuAT、韓國 KISTI、台灣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NCHC)、新加坡國家量子計算中心與澳洲 Pawsey Supercomputing Research Centre。歐洲與中東包括義大利 CINECA、丹麥 DCAI、法國 GENCI、捷克 IT4I、德國 Jülich、英國 NQCC、波蘭 PCSS、阿聯 TII 及沙烏地阿拉伯 KAUST 等主要算力基地。美國則有 Brookhaven、Fermilab、Los Alamos、Oak Ridge、Sandia 等國家實驗室同步導入,代表量子與經典運算整合已成全球研發共識。
量子技術領導者 Quantinuum 已宣布旗下最新 Helios QPU 與後續世代處理器將透過 NVQLink 與 NVIDIA GPU 深度整合,並利用 CUDA-Q 強化量子錯誤更正能力。此次由 Quantinuum 展示的系統,是全球首次在 qLDPC 類別量子錯誤更正碼上,成功以可擴充解碼器進行即時主動式糾錯,在 NVQLink 支援下,解碼反應時間達 67 微秒,比 Helios 的兩毫秒需求快 32 倍,成為量子容錯邁向實用化的重要里程碑。
NVIDIA 表示,研究人員可透過 CUDA-Q 的即時 API,直接使用 NVQLink 所提供的微秒級延遲與高傳輸量,在同一編程環境下快速構建量子控制、錯誤更正及混合式量子—GPU 應用。此外,NVQLink 採用以太網路架構,讓量子與經典運算資源能隨硬體需求彈性擴充,加速科研團隊部署下一代量子演算法與超算架構。
NVIDIA 指出,隨著全球頂尖科研中心的加入,量子與 GPU 混合運算正從概念實驗正式走向實作時代,將重新定義材料科學、藥物研發、氣候模擬與基礎物理研究的計算方式,推動跨領域科學進入新篇章。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