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盛傳每坪600萬元的北市信義區指標豪宅「陶朱隱園」,10月23日傳出售出一戶,交易樓層是位處17樓高樓層,交易總金額為新台幣12億元,換算每坪約400萬元。但消息曝光後,近日傳出買方雖已付訂,仍向中工提出再次議價,砍了9千萬元,交易金額降為11.1億元。

房產專家何世昌指出,以最新成交價計算,中工處份利益可能只剩4800萬元,處份利益僅約4.32%?買方回頭殺價這件事,透露出牌桌上叫牌主動權在買方,而不在中工。回顧7年之前,中工握有絕對主動權,可惜要價過高,錯失最好時機;如今在聯貸銀行團壓力之下,中工被迫接受「城下之盟」,可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何世昌分析,此次買方砍價相當精準,出的是「雞肋價」,而非「芭樂價」,這價格讓中工還有點小賺,蠅頭小利,食之無味而棄之可惜,最終還是點頭答應出售。他臆測,買方吃定中工在銀行團壓力之下非賣不可,而中工重視的已不是賣一戶賺多少錢,主要著眼於成交一戶後能解除銀行團抽銀根的警報,對公司營運有正向幫助。雖然成交價被砍,但結果對買賣雙方「當下」而言都是好事。只是對中工來說,比較難受的是17樓戶單價下滑,未來全案均價要賣到每坪350萬元恐怕難度大增,連帶使全案處份利益受到衝擊。

陶朱隱園至今屋齡7年,僅出售1戶,是2019年7月由威京集團關係企業承耀股份有限公司,向原持有人亞太工商聯取得,外界解讀是左手換右手的集團內交易。中工今年10月23日再次公告,陶朱隱園建案售出,才被認定是首次非關係人成交紀錄。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館長遭毀滅爆料!她揪「流出錄音檔對話」驚:國安局應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