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隆電子AI智慧園區總部大樓為地上18層、地下4層停車場的高效能研發基地,位於竹北交通樞紐地帶,未來將整合研發、創新與智慧應用功能,打造「創新之門、AI樞紐」的新企業地標。義隆電董事長葉儀晧表示,大樓預計2026年底完工,2027年正式啟用,可容納逾2000人,除自有團隊外,也將邀請AI應用夥伴與潛在投資夥伴進駐,形塑跨產業合作的AI供應鏈生態圈。

葉儀晧指出,義隆自2018年起推動「透過AI實現雙軸轉型」(Dual Transformation through AI),一方面將既有筆電與工控產品AI化,另一方面則以AI技術開發全新應用。今年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中,以AI輔助殘障筆電觸控板及工控AI觸控方案榮獲金牌獎,即是產品AI化的成果。

義隆與中研院資訊所廖所長團隊合作多年,開發全球最快速的AI影像辨識演算法YOLOv4、YOLOv7、YOLOv9,並進一步推出專為邊緣運算設計的低算力演算法「GElanNet」系列,大幅降低成本與功耗,已成功導入智慧交通AI CCTV、車用ADAS等應用。以AI進行視覺辨識的多項技術成果也於今年台北電腦展(COMPUTEX)獲獎,包括「AI感知與動態號誌控制系統」、「行人AI安全保護系統」及「電動巴士AI緊急轉向防護系統」。

義隆電舉行AI智慧園區總部大樓上樑典禮。公司提供
義隆電舉行AI智慧園區總部大樓上樑典禮。公司提供

義隆電近年積極發展ADAS Level 2+駕駛輔助系統,涵蓋主動車距維持(ACC)、自動緊急煞車(AEB)、自動車道變換輔助(ALCA)與駕駛失能緊急停靠(ALKS)等功能;智慧座艙部分則結合AI駕駛監控(DMS)與Mini LED Local Dimming技術,應用於電子後視鏡及中控螢幕,顯示亮度更高、能耗更低。

葉儀晧指出,義隆正將AI影像辨識技術延伸至無人機應用,開發AI物件偵測與追蹤系統、AI雲台穩定控制以及360度自動避障功能。

他解釋,傳統無人機在空拍或巡檢時需同時面對晃動與複雜環境,義隆以多鏡頭AI辨識結合Mini LED Local Dimming區域調光顯示IC,可提升影像亮度、對比度與能效,讓無人機在強光環境中仍能清晰辨識畫面。

AI雲台則可即時穩定畫面並辨識追蹤目標,未來還能透過AI避障系統自動規避電線、建築等障礙物,強化飛行安全。目前雲台跟避障產品已進入客戶驗證階段,其中,Mini LED Local Dimming區域調光顯示IC已於2025年上半年開始出貨,未來也將延伸至地面機器人與無人載具應用。

義隆電董事長葉儀晧。呂承哲攝
義隆電董事長葉儀晧。呂承哲攝

針對AI事業展望,葉儀晧指出,義隆電今年AI相關營收占比約5%,明年預期將提升至10%,AI PC的市場滲透率今年約30%,明年可望提升至50%,隨著供應鏈AI化及應用普及,AI人機介面、輸入裝置與安全技術將帶動義隆成長。

他表示,近期Windows 10停產帶動的換機潮,已在第三季反映部分需求,第四季仍維持高峰,預期AI PC的滲透將成為明年筆電市場的重要成長引擎。

葉儀晧強調,很多應用不是雲端運算能完全解決的,AI必須更靠近現場、靠近人。這正是義隆電發展Edge AI與On-Device AI的核心價值所在。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股創新高後震盪400點!終場收跌7點 台達電法說會前重挫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