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SpaceX直播與社群說明,火箭在準備過程中偵測到需進一步確認的細微狀況,團隊無法在一小時內完成排查,因此採取最保守、也是最安全的做法:直接取消本次任務,延後48小時重新來過。國家太空中心(TASA)強調,目前火箭與衛星皆維持良好狀態。
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表示,原定的臺灣直播將改至29日凌晨2時重新開播;駐點於美國加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的福衛八號整測團隊會持續待命,掌握火箭整備與衛星健康。吳宗信也表示,火箭發射本就是複雜工程,類似情況並不罕見,而安全永遠是最高優先。
「齊柏林衛星」(FS-8A)是臺灣第一個自製星系「福衛八號」的首顆衛星,原定27日凌晨搭乘SpaceX獵鷹九號Transporter-15火箭自加州范登堡基地升空,進入561公里太陽同步軌道,執行光學遙測任務。TASA與國科會原規劃同步直播火箭畫面,帶入發射科普、福衛八號研發歷程及產業訪談等內容。依任務設計,火箭發射後將在3分鐘完成整流罩分離,8分鐘回收火箭,54分鐘釋放5顆臺灣立方衛星,再於105分鐘點火升往高軌,齊柏林衛星預計在發射約140分鐘後(臺灣時間約4時38分至4時41分)正式入軌。
福衛八號由TASA結合國內產學研打造,包含6顆解析度1米、2顆解析度小於1米的超高解析度遙測衛星,預計2031年完成全星系部署,成像頻率與解析度均大幅提升,相較2017年升空的福衛五號更是明顯進步。今年5月總統賴清德以《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之名,替FS-8A命名,象徵守護環境精神延續。
本次任務除主酬載外,也搭載5顆臺灣自製立方衛星,可望驗證高頻通訊、智慧遙測、展開機構、電能推進與離軌控制等多項技術。齊柏林衛星的取像資料未來將應用於國土規劃、農業監測、災害應變、科技外交及環境保護,也搭載成功大學研發儀器,用於電離層觀測與伽馬射線閃光研究。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