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立雄表示,當前我國正面臨空前未有的安全挑戰,國軍秉持以實力追求和平,備戰而不避戰,敢戰而不求戰的精神,奠定過去10年穩定國防預算成長以及檢視建軍備戰成果,規劃在2026年至2033年,編列《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特別預算》以建立可視戰力,守護國人安全。
顧立雄說,我們每天面對的是真實的威脅,而且日益嚴峻,近年來中國逐漸升級灰色地帶侵擾,併同軍視行動威懾,企圖改變既有秩序,更經常以對台作戰為想定,進行針對性軍演以驗證攻台計畫。
顧立雄說明,中共對我灰色地帶的襲擾以合併軍事行動,態樣包括海岸小艇滲透、駭客攻擊、海纜破壞、無人機侵擾、公務船越界執法、聯合戰備警巡、對台針對性軍演。企圖對我造成影響包括,威脅邊境安全、癱瘓基礎設施與軍事系統、削弱對外通信、製造軍事消耗、侵蝕主權與製造低強度衝突、威脅國際航運、能源穩定及糧食安全。
顧立雄提到,去年至今中國已經舉行了聯合利劍-2024系列演習、海峽雷霆-2025A演習,對我造成影響在於形塑環台包圍態勢,擴大軍演範圍,提高由訓轉演,由演轉戰風險,其威脅形態改變,壓縮了我預警時間。
顧立雄補充,更令國際社會所不容的是,中共艦隊遠海長航、航母編隊訓練及中俄聯合空中巡航等軍事行動,已將威脅擴張至第二島鏈。當前中共軍事威脅手段已經挑戰國際社會既有規則,反而促使印太地區民主國家產生警惕。近年印太民主友盟國家已察覺到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正強化本身國防力量來對抗威脅擴張。
顧立雄表示,美國2026年國防預算增至28兆台幣;韓國強化飛彈防禦系統,2026年增加國防預算8%;日本強化無人機發展,西南諸島飛彈佈署,2025年國防預算達到戰後最高的1.91兆元;菲律賓擴充作戰艦艇數量,2025年增加國防預算10.3%;澳洲AUKUS潛艦基地建造,採購海馬士多管火箭飛彈系統,未來4年增加2100億元國防預算;甚至紐西蘭也為提升空中運輸能力、籌購無人機,未來4年增加國防預算1600億元。
顧立雄表示,當印太地區友盟國家都警覺到自身安全受到危脅,相繼提升國防能力之時,台灣位於第一島鏈的樞紐,面對中國急遽陡升的威脅,必須快速整建聯合戰力,籌獲符合防衛作戰實需的武器裝備,以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
顧立雄指出,近10年國軍持恆強化戰力,以每年編列公務預算,籌獲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等武器裝備,已經具備了基本不對稱作戰能力;為了應對中共快速提升的登島作戰能力,國防部在2022年編列了海空戰力提升特別預算,籌獲了天弓三型飛彈系統等武器裝備,提升遠距打擊、防空、制海能力;現在為了應對中共飛彈襲擾與軍事作戰整備等新威脅,國防部規劃於2026年起,籌獲防空、反彈道及反裝甲飛彈,完備多域拒止能力,建構多層次的防衛作戰體系。
關於《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特別預算》,顧立雄說明,執行期程從2026年至2033年;預算上限暫匡1兆2500億元;編列目的在於爭取一次性配賦,確保資源穩定集中,加速籌獲所需戰力;籌購項目包括精準火炮、遠程精準飛彈、防空、反彈道及反裝甲飛彈、無人載具及其反制系統、強化作戰持續量能相關裝備、AI輔助與C5ISR系統、台美共同研發及採購之裝備、系統等7項。
此特別預算具備三大特色、七大目標,包括建構重層防衛體系,大造台灣之盾;引進高科技與AI,加速擊殺鏈;厚植國防產業,打造非紅供應鏈。七大目標包括,空中重層攔截網,打造多層次、整合式防空系統,提升攔截率,並協同現有愛國者飛彈系統,提高攔截空層與擴大防護範圍,並可攔截遠程變軌導彈;另外還有指管與決策輔助、多層次削弱、遠距精準打擊、強化作戰韌性、提升軍備量能。
顧立雄提到,本次特別預算投資預估可望創造超過4000億產值,帶來9萬名以上工作機會,讓我們在守護台灣安全的同時,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並打造非紅供應鏈。
顧立雄強調,台灣站在第一島鏈與民主世界的前緣,面對霸權挑戰,我們願意也必定會與友盟持續在各個層面加強合作。國防部將以最嚴謹態度編列與執行特別預算,在國會監督下,持續為捍衛國土家原、守護人民福祉努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