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宏律師13日在粉專發文「從母親殺子案看見照護者的絕望」,他表示看到這個案例,所有的人內心都很沉重,「很感慨怎麼會讓一個母親走到這一步?這位媽媽奉獻一生的時間、金錢照顧孩子的心意,這是很難能可貴的母愛與付出,也是許多人都沒有辦法做到的。」他表示因此一審判決中,法官雖判處她2年6個月的有期徒刑,但也特別在判決書上建請總統依《赦免法》特赦,「這在司法判決中是罕見的情況,顯示法官也深刻感受到這份母愛的重量,與常人難以言喻的煎熬。」
蘇家宏指出,該名母親的處境值得同情,也展現難以衡量的母愛,但仍不宜以特赦作為解決方式。「法律對於生命權的維護十分嚴謹。這位媽媽的選擇值得同情,但是法律不能允許。」他認為,若因憐憫而以特赦免除刑責,將可能讓生命保護的底線逐步被模糊,「任誰都能有理由去剝奪別人的生命了」。
律師建議,若家屬不願見高齡母親入監仍可透過法律程序努力,例如:提出上訴、爭取更為輕微的量刑或獲得緩刑;上訴期間被告無需立即入監,而二審法院將再次評估其高齡、健康狀況與長年照護的艱辛,有機會獲得更寬緩的裁量,甚至緩刑(不必真正入監)。
他同時指出,母親在案發後即時自首、在審理過程中數度落淚,顯示其強烈愧疚感。「若她最終必須服刑,也可能成為某種形式的心靈救贖。」律師認為,依法承擔後果,也許能讓她在晚年獲得一份內心平靜。
蘇家宏強調,這起事件的核心不僅是刑罰問題,更是台灣照護者普遍面臨的社會結構困境。他指出,照護者往往承受巨大壓力,卻缺乏足夠的資源與支持,一旦走入絕境,悲劇便有可能重演。他呼籲政府強化長照體系,包括更完善的喘息服務、可負擔的長照資源及全面的心理支持,避免讓照護者在壓力中孤立無援。
「照顧者不是機器,他們也會崩潰。」律師呼籲社會正視照護者的需要,也提醒民眾關心身邊承擔照顧責任的家人與朋友,協助其尋求社會資源。「比起特赦,更重要的是讓照護者知道——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扛。」他也呼籲每一位照護者都要記得先照顧好自己,也要勇敢求助,「社會上有許多資源可以運用,千萬不要把所有壓力往心裡埋。」
他寫道:「我不會建請總統特赦這位母親,會請她繼續上訴,但我懇請政府將社會支持建構的更加完善,包括更充足的喘息服務、可負擔的長照資源、心理支持系統,讓每一位照顧者知道:他們不是孤單一個人在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