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龑今現身說法,表示自己也是AI詐騙的受害者,因為自己的「換臉」影片在網路上流傳,包含保健品、面霜等20幾種產片,聽說已經有上千人遭騙。希望民眾可以多看165打詐儀表板,減少上當機會,更提醒民眾不要貪小便宜,秉持這個信念就不會被騙。

刑事局揭露詐騙集團結合AI影片生成技術,製作假冒公眾人物擬真影片行騙的最新態樣,呼籲全民提高警覺、強化識詐能力,防範受害。此外,為防範普發現金1萬元詐騙,刑事局提醒民眾堅守「不點擊、不填輸、不匯款、不轉傳」四不原則,一切以官方資訊網站公布內容為準。

胡漢龑現身呼籲民眾不要貪小便宜。翻攝畫面
胡漢龑現身呼籲民眾不要貪小便宜。翻攝畫面

網購詐騙案件數最多 「假投資」財損仍是第一名

依據「165打詐儀錶板」最新統計,今年10月全國平均每日受理詐騙案件441件,財損新臺幣1億9496萬元,較去年同期(585件、3億8966萬餘元)分別下降25%及50%。詐欺手法受理數前3名分別為網路購物詐騙,占30.29%居首;其次是假投資詐騙,占11.18%;再者是假交友投資詐財詐騙,占8.07%。若以財損金額觀察,假投資詐騙仍最嚴重,占比高達41.09%;其次是假交友投資詐騙,占19.01%;最後是假檢警詐騙,占16.96%。

網購詐騙佔比最多。翻攝畫面
網購詐騙佔比最多。翻攝畫面

假冒名人詐騙4大樣貌 刑事局提醒別上當

1、假冒名人贈書詐騙:詐騙集團以名人贈書、公益回饋或限定贈品作為誘餌,透過臉書等社群廣告引流,進而邀請民眾加入LINE好友或專屬群組,營造「獲利截圖」與「成功案例」穩定獲利假象,隨後假稱配送商品以詐取個人資料,甚至逐步誘騙民眾交付投資資金,最終造成財損。

2、假冒名人推銷商品詐騙:歹徒冒用名人肖像、影片或偽造帳號,以「職人監製」、「專業團隊」等名義販售保健食品、減肥產品或其他生活用品,並透過通訊軟體持續詢問身體狀況、提供個別建議等方式建立信任,並以限時優惠、庫存緊張等壓力促成匯款。消費者除財損外,亦可能因收貨來路不明產品而對健康造成風險。

3、假冒名人投資詐騙:詐騙集團假冒財經專家或企業領袖之名義,在社群平臺成立投資群組或製作廣告、貼文宣稱掌握內線消息,佯稱高報酬、短期大幅獲利,爭取信任,再安排專人私訊接洽或至住處面交收取投資款。常見遭冒用之名人包含黃仁勳、謝金河、張忠謀、張國煒等。

4、AI生成影片詐騙:歹徒擷取名人既有影像或語音素材,運用人工智慧合成擬真影片或語音片段,製作看似「本人代言」之短片或直播截圖,用以背書商品或投資標的。該類手法結合社群演算法推播,擴散速度快且辨識難度高,易讓民眾在未查證下產生信任,進而下單或匯款,發現被騙。

假投資詐騙財損最高。翻攝畫面
假投資詐騙財損最高。翻攝畫面

普發1萬元上路 已有民眾遭詐

刑事局統計114年1月至9月,目前已通報下架假冒名人詐騙廣告共1萬7461則,若民眾再發現類似廣告,可透過數位發展部「網路詐騙查詢通報網」通報下架,共同防堵詐騙訊息。

鑑於政府普發現金1萬元政策,已有1位民眾遭釣魚簡訊詐騙、2位遭假檢警詐騙。其中,刑事局與嘉義警局共同偵破1件假檢警詐騙案,逮捕1位車手及1位協助架設網路電話交換機(IPPBX)的犯嫌。另為協助民眾快速辨識詐騙手法,在「165打詐儀錶板」網站特別設立「普發現金1萬元」專區,彙整相關新聞、防詐宣導資訊及警方打詐成效,並即時揭露詐騙集團假借政府名義行騙的最新案例。

假冒名人以吳淡如案件數最多。翻攝畫面
假冒名人以吳淡如案件數最多。翻攝畫面

全民來打詐 檢舉獎金最高1000萬元

另外,內政部已於114年10月1日公布「防制詐欺犯罪有功人員及檢舉人獎勵辦法」,建立更完善的檢舉獎金制度,鼓勵全民共同防詐。凡所檢舉案件經法院判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者,可依基準表先行核發三分之一獎金,待判決確定後再發給餘額,最高獎金達新臺幣1000萬元。

檢舉須於犯罪尚未被發覺前親自向檢察機關或司法警察機關提出並製作檢舉筆錄,且不得匿名、僅陳述自身被害事實或涉及共同犯罪等情形,始得受獎。鼓勵民眾如有發現詐騙情事可積極檢舉,若符合法定要件最高可獲新臺幣1000萬元獎金。

常見假冒名人手法。翻攝畫面
常見假冒名人手法。翻攝畫面
全民一起來打詐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女駕駛恍神!Lexus撞上路邊BMW 再推撞13輛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