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血管內壁原本如「不沾鍋塗層」般光滑,但大量攝取精製澱粉後,血糖快速升降會造成內皮細胞發炎,使血管變得粗糙,這才是動脈硬化的起點。他強調,被視為元凶的壞膽固醇其實是在「血管受傷後」才附著,「真正的導火線是內皮受損,而非油脂本身」。
他指出,過去常以「減少飽和脂肪」作為心血管保健口號,但多項研究已證實,若以精製澱粉取代油脂,反而會加重胰島素阻抗、提高三酸甘油酯,使血管發炎惡化。蕭捷健提醒,「關鍵在份量與來源,而不是一概拒絕」。
談到修復血管,蕭捷健強調必須回到「降低發炎」的核心。特級初榨橄欖油、酪梨油等富含抗發炎成分的油脂,可幫助改善內皮環境,他形容這類好油「就像替血管補上保護漆」。深海魚油(Omega-3)則是強力抗發炎來源,可穩定血脂、緩和慢性發炎,被他比喻為「血管的滅火器」。
他表示澱粉並非絕對壞,進食時機決定效果:休息時大量攝取容易造成負擔;但在運動前後補充,則能提供能量、協助肌肉修復。蕭捷健呼籲,真正需要警戒的是那些乍看健康、實際高度精製的白色碳水,「它們是飲食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風險。」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日本旅館降價!林氏璧點名「東京3區」房價甜 網友:已取消重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