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指出,國際上現行推薦的標準,每周至少應該運動達150分鐘,不過全球有31%的成人沒有做到;而生活習慣和失眠症、心血管疾病等死亡率息息相關。
西班牙馬德里歐洲大學(UEM)副教授伯爾哈(Borja DEL POZO CRUZ)表示,過去大家通常將焦點放在「日行萬步」,不過即便是短距離,累積下來也能對身體有正面效果。而對於那些每天少於8000步,或久坐不動的族群,這無疑是一大福音。
因此,伯爾哈表示,透過定期的鍛鍊增強肌肉,加速從血液中獲取氧氣,降低發炎及壓力。走路走久之後,不僅血液循環改善、降低血壓、控制血糖,對心臟健康也有顯著效果。
另一方面,美國國家猶太健康醫院醫師費里曼(Dr. Andrew Freeman)也提到,多數人走5分鐘內不成問題,但拉長到20、30、甚至60分鐘就有困難。在伯爾哈的研究中,將目標放在每天運動30分鐘,這對許多人已經是高強度,所以鍛鍊心臟更顯得重要。
費里曼表示,如果是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可以試著將車停遠一點,延長走路的時間,並在生活中增加一些有氧運動。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一到下午就超想吃下午茶? 營養師教你3招穩血糖不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