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官網通報,該校生物工程學教授兼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科學家李頌吾(Seung-Wuk Lee,音譯)領導的團隊,成功透過基因工程改造無害病毒,如同「智能海綿」(smart sponge)般從礦場排水中捕獲稀土金屬,並通過調節溫度和酸鹼度再釋放金屬,讓研究人員採集到稀土元素。


1992年,中共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指示,「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將發展稀土供應鏈訂為國家戰略。33年後,中國獨霸全球稀土產業鏈,成功築成了「稀土長城」,讓美國等各國難以突破中國對稀土的掌控。

中共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喊出「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將發展稀土供應鏈訂為國家戰略。合成畫面。背景為中國江西稀土礦場。美聯社
中共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喊出「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將發展稀土供應鏈訂為國家戰略。合成畫面。背景為中國江西稀土礦場。美聯社

美國過去雖然多次試圖攻破中國的「稀土長城」,然而稀土提煉過程會產生高度污染的後遺症,再加上中國以低價搶市,讓美國的稀土產業不是被迫遷往中國或出售,否則只能倒閉出場。


美國川普政府投入大筆資源,從各種路線試圖突破中國封鎖。柏克萊分校的李頌吾教授不採中國的高汙染提煉方式,創新式的將噬菌體(bacteriophage)、這種對人類和環境無害的病毒,改造為「高度選擇性回收機器」(highly selective recycling machine)。


根據研究結果,將改造過的噬菌體病毒投入至稀土礦的排水中,病毒立刻選擇性的吸附在特定的稀土元素離子上。研究人員加熱溶液後,病毒與稀土元素離子聚集成團,再排出液體就獲得了含有病毒與稀土元素的濃縮汙泥。

 

智能病毒吸附稀土元素離子。翻攝UC Berkeley
智能病毒吸附稀土元素離子。翻攝UC Berkeley

研究人員調校出最佳酸鹼值後,就能迫使病毒釋放出純淨的稀土元素離子。


研究報告指出,整個提煉過程環保、可控性高、成本合理,而且病毒甚至依舊保持活性,可重複使用。


研究團隊主持人李頌吾畢業自韓國高麗大學,並取得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博士學位,目前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工程學教授兼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科學家。


李頌吾表示,這種「智能海綿」提煉方式,可替代傳統開採方式,並可能解決稀土元素供應鏈的重大瓶頸。


也就是在普級應用後,可望攻破中國苦心建構的「稀土長城」。

 

中國的稀土長城恐遭攻破。圖為中國江蘇連雲港稀土原礦。路透社
中國的稀土長城恐遭攻破。圖為中國江蘇連雲港稀土原礦。路透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驚!中國夫妻收購美軍周邊地產 買下最神秘B-2轟炸機基地「第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