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熊害為何如此嚴重,專家表示,熊主要在深山活動,不過由於氣候變遷,今年橡實、栗子等果實歉收,熊群吃不到東西提早結束冬眠,只好下山覓食。北海道監視器曾拍到重達400公斤的巨熊,體型巨大塞不進捕獸籠,甚至有民眾目擊熊無視來來往往的車輛在大馬路上閒晃,景象觸目驚心;岩手縣日前也通報有熊在校園出沒,之後更闖入地鐵站,雖然沒有造成傷害,不過也已經讓民眾嚇破膽。除了目擊次數最多的這些地區,光客聚集的京都嵐山、東京郊外也接連傳出熊蹤,就連知名的合掌村也傳出有熊用樹枝做窩,目前只剩沖繩以及九州尚未傳出熊出沒事件。
熊掌威力驚人!正面衝突不死也重傷
日本熊主要分為2種:只在北海道棲息的棕熊,以及分布於日本60%面積的亞洲黑熊。黑熊體型較小,相對怕人,而棕熊性情兇猛,高大身材直逼3公尺,重達700公斤,力量驚人。前世界拳王泰森揮拳力道大約500公斤,然而棕熊揮出一掌力量卻可高達1500公斤,加上超過800公斤的咬合力、單臂可舉200公斤,以及時速超過50公里的奔跑速度,赤手空拳的人類遇上了可說完全不是對手。有受害者臉部遭遇熊襲,臉骨碎裂、眼球噴出,顏面9成重傷,遇上熊襲就算不死幾乎也都是重傷。
國安問題!熊學會獵捕人類為食
恐怖的是,今年這波熊出沒除了到人類活動區覓食,用垃圾、家畜等填飽肚子外,部分吃過人的熊,甚至已經學到「人類不是對手,能夠當作食物」,進而把「敵人」當成「獵物」。法醫與野生動物學家指出,熊的智商相當於人類3到5歲,吃人的行為可能經由學習而重複出現,加上熊要在大量進食儲存脂肪後才會冬眠,而熊在市區永遠有吃不完的食物,因此可能延後冬眠甚至不冬眠,對人類造成更大風險。一旦發現城市熊的數量增加又有吃人的熊隻時,當局務必謹慎處理,此時「偶發熊襲事件」已演變成「社區安全」甚至「國安問題」。
小泉出動自衛隊!看到熊卻不能開槍
秋田縣近日接連傳出77歲老人送報時遭熊襲遇害,以及79歲婦女採菇時遭啃食身亡,該縣受傷人數高達60人。面對史上最嚴重「熊害」,當地政府向中央政府請求出動自衛隊獵熊,4日終於獲得新任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同意,5日起在秋田縣鹿角市部署陸上自衛隊,主要提供後勤支援,包括運送捕獸籠、處理熊屍、協助當地警察與獵人圍捕等。礙於法規,自衛隊並無法主動開槍射殺,而是交由專業獵人負責,不過警方6日緊急鬆綁規定,允許13日起開槍獵熊,還在秋田及岩手縣部署有狙擊手的小隊,可見事態之嚴重。
出發前看一下!熊出沒地圖爆紅
日本各地方政府除了在熊出沒地區張貼公告提醒民眾注意,也紛紛推出線上地圖,標註近期目擊熱點,如秋田縣的「クマダス」(KUMADAS)網站,還開放民眾第一時間上傳目擊通報,更具時效性。若想一次了解日本全國狀況,「KUMAMAP」則匯集了全日本的熊出沒資料,還根據各名勝地點公布熊的目擊次數,讓前往旅遊的民眾能更一目了然。
旅日必收!防熊5大要點
由於先前傳出露天溫泉員工被熊攻擊叼走,專家建議今年冬天打算赴日旅遊的民眾,儘量避免泡露天溫泉,同時遵守下列5點避免成為熊襲目標:
1. 切勿單獨行動:郊區及登山步道更要結伴同行。
2. 攜帶防熊噴霧或寶特瓶:聲響可讓熊離開,不過可能不適用棕熊。有一派反對使用熊鈴,認為反而會吸引熊前來。
3. 勿攜帶或亂放食物:甜食氣味會吸引熊靠近。
4. 清晨與傍晚別上山:這是熊活動最頻繁時間。
5. 事前查詢熊出沒地圖:除了東北地區與北海道,前往京都、東京等大都市前也應先了解最新狀況。
遇到怎辦?棕熊黑熊大不同!
若不幸遇到熊,《壹蘋新聞網》提醒民眾,應分辨是黑熊還是棕熊,再採取相應對策:
- 不論遇到哪種熊都應該立刻停下腳步,冷靜面對,緩緩後退,切勿奔跑以免激起熊的追逐本能。
- 勿直視熊的眼睛,以免被認為挑釁。
- 若黑熊直衝而來,應靜止不動,這是熊的防禦行為,若熊確認對方無害而開始後退時,可安靜緩慢拉開距離。
- 若遇到棕熊,可跪地趴下腹部貼地,雙手護住頭頸部裝死,直到牠離開。不過這招面對黑熊則不管用,必須全力反擊,並保護熊最愛攻擊的頭、臉部位。
保育過度,台灣也可能步後塵?
台灣黑熊今年數量增加,花蓮卓溪鄉甚至發生人熊嚴重衝突事件,熊害是否也會在台灣上演?台東縣議員陳宏宗4日質詢表示,過度保育導致黑熊、山羌等族群氾濫,甚至逼近民宅,去年底花蓮就有熊闖入養雞場飽餐,今年4月更有熊啃食犬隻遭巡護人員槍殺,「野生動物族群不斷擴大卻沒人管」,要求政府及早防治。台東縣府農業處長許家豪表示,已推動黑熊監測計畫與補償機制,民眾設置電圍網防護只需分擔3分之1費用,會持續協助農民兼顧安全與生計。
火線話題 | 日本熊害
這篇報導屬於「 日本熊害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