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今日舉行法人說明會,公佈2024年前三季營運績效。程耀輝於致詞開場時即定調今年是個「不尋常的一年」,他直言「今年有些事我們沒辦法控制,如地震、氣候、匯率;有些事我們本來應該做得更好,如設備與防災管理。」
程耀輝今揭示台泥最新「四足鼎立」營收結構:台灣、土耳其、歐非及大陸四大市場,他表示沒有單一區域營收佔比超過35%,其中土耳其、台灣、歐非三大市場毛利率皆突破28%,成功抵銷大陸市場逆風,顯示台泥已真正轉型為具備抗風險能力的跨國企業。
程耀輝進一步分析台泥「跨市場穩定配置」價值;目前營收分布為:台灣35%、土耳其27%、大陸20%、歐非 18%;毛利表現上,土耳其達到35%、台灣31%、歐非28%,僅大陸為6%。他指出「這樣的分散與韌性,讓台泥能從容面對任何區域波動,穩穩走過產業週期。」
針對財報上歸屬母公司淨利受到約150 億元一次性影響,程耀輝強調「其中88% 屬於非現金減損,對公司現金流並無太大壓力。」反映在現金流上,前三季淨營業現金流入達189 億元、年增27%,顯示公司「體質比帳面損益更健康」。
新能源方面,程耀輝宣布重大里程碑:旗下電池品牌Molicel 今年10 月單月EBITDA已正式轉正。此外,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上任後逐一成立的綠能新事業子公司表現亮眼,其中Atlante營收年增129%,毛利率衝上58%;台泥綠能毛利率達38%,台泥儲能毛利率達29%。顯示台泥已成功擺脫對單一水泥產業依賴,建構多元且高獲利營收來源。
針對佔比已降至兩成的大陸市場,程耀輝表示台泥不等待政策,已超前部署縮減14%產能與精簡20% 人力。他引用股神巴菲特名言形容台泥策略:「在逆風局面時,先讓企業變瘦,然後再讓企業變強!」
張安平指出,大陸最新《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行動》白皮書已清楚揭示未來減碳大方向,目前廣州、重慶等地碳價已攀升至每噸50至60人民幣,他預判2026年直接開徵碳稅機率雖低,但「2027年以後機會很大,到2030 年發生機率更逾90%。」他強調白皮書意味「沒能力的企業一定會被排除掉」。隨著高耗能業者被迫退場,他認為這對提早佈局減碳技術的台泥而言,將是長線正面利多。
針對外界關注工安與風險議題,程耀輝強調台泥已痛定思痛,啟動RBA與ISO 31000國際認證。他舉例「在大陸英德廠,我們導入無人機結合遠程紅外熱成像系統及每天對礦山進行3D建模監測。」他向投資人說明,這些投入短期內雖不會直接體現在財報獲利上,但長期將轉化為更強的競爭力與更穩健營運體質。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