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獲利表現方面,依GAAP計算,本季毛利率為73.4%,非GAAP毛利率為73.6%。本季GAAP與非GAAP每股稀釋盈餘同為1.30美元。GAAP淨利為319.1億美元,季增21%、年增65%;GAAP營業利益為360.1億美元,年增約65%,非GAAP營業利益則達377.5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2%。

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Blackwell平台銷售「好到爆表」,雲端GPU幾乎全數售罄。他指出,無論是在AI模型訓練或推論,運算需求都持續加速且複利成長,雙雙呈現指數型擴張。黃仁勳強調,全球已經進入「AI的正向循環」,AI生態系快速擴張,不僅有愈來愈多基礎模型開發者,也湧現更多AI新創公司,且涵蓋更多產業與更多國家,AI正在「同時、到處、做所有事情」。

黃仁勳曾經在10月演講時提到,Blackwell與明年將推出的Rubin系列GPU有望帶來總計5000億美元訂單,輝達財務長Colette Kress則是在電話會議表示,目前輝達最熱銷晶片系列是Blackwell Ultra,且黃仁勳10月提到的訂單數字,還會再增加。

輝達預估,2026 會計年度第4季營收為650億美元±2%,GAAP毛利率預估為約74.8%,非GAAP 毛利率約75.0%,同樣高於分析師預期。

在資本運用方面,輝達於2026會計年度前九個月,透過庫藏股與現金股利合計回饋股東370億美元;截至第3季底,現有股票回購授權下仍有622億美元可運用。公司同時宣布,將於2025年12月26日發放下一季現金股利,每股配發0.01美元,股東權利基準日為12月4日。

在技術與產品布局上,輝達指出,Blackwell在最新 Inference MAX 基準測試中達到全場最佳效能,以更高能效達成較前代十倍的吞吐量,鞏固其在生成式AI時代的主導地位。公司也宣布與OpenAI達成重大合作,為後者下一代AI基礎設施部署至少10GW規模的輝達系統,並與Google Cloud、Microsoft、Oracle、xAI等擴大夥伴關係,加速美國gigawatt級AI資料中心建置。Anthropic也首次全面導入輝達架構,初期部署1GW運算量,顯示大型AI模型公司全面靠攏輝達生態。

此外,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已成功生產美國本土首片Blackwell晶圓,象徵美國再工業化政策初具成果,Blackwell也正式進入量產節奏。輝達並推出針對超大情境處理的「Rubin CPX」GPU,以及能使GPU與量子處理器深度耦合的NVQLink架構,吸引多個全球超級電腦中心採用;Arm也將NVLink Fusion整合至Neoverse平台,進一步擴大輝達在資料中心的滲透。

為強化AI基礎設施能效,Meta、Microsoft與Oracle將採用輝達Spectrum-X交換器升級其AI資料中心網路。輝達則推出Omniverse DSX作為GW級AI工廠的設計與營運藍圖,BlueField-4亦成為AI工廠時代的作業系統核心,已有CoreWeave、Dell與Oracle等啟動部署。

在全球合作方面,輝達將投資20億英鎊於英國打造下一代AI基礎建設,並與德國電信推出全球首個「工業AI雲」。南韓則將與輝達合作部署超過25萬顆GPU,打造國家級AI運算平台。同時,輝達與Nokia合作推進AI原生5G-Advanced與6G堆疊,並與多家美國機構共同發展AI-RAN技術。

其他事業方面,遊戲業務營收達43億美元、年增30%;專業視覺化營收7.6億美元、年增56%,DGX Spark開始出貨;汽車與機器人業務營收5.92億美元、年增32%,並推出DRIVE AGX Hyperion 10平台,同時深化與Uber、鴻海、台積電、亞馬遜機器人等合作,推動「實體AI」進入製造前線。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輝達再點火AI熱潮!台股開盤大漲850點 台積電勁揚65元報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