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型手機方面,2025年記憶體成本上揚主要由DRAM帶動。TrendForce指出,2025年第四季DRAM合約價將較去年同期大漲超過75%,以記憶體約占整機BOM成本10~15%推估,僅此一項就會使2025年整機成本墊高8~10%。隨著DRAM與NAND仍維持強勢漲幅,明年手機BOM成本將在今年基礎上再跳升約5~7%。

對利潤本就偏薄的低階機種而言,漲幅衝擊最大,品牌勢必調降相關產品比重,並對全系列產品進行分層式調價,以維持獲利與供應鏈正常運作。另因記憶體長期偏緊,中小規模手機品牌取得物料的難度將明顯提升,市場洗牌風險大增,「大者恆大」情況將更趨明確。

筆電市場同樣面臨嚴峻挑戰。以記憶體上漲前的成本結構估算,DRAM與NAND合計約占筆電BOM成本10~18%;在連續多季的價格攀升下,記憶體占比將進一步拉升至20%以上。若品牌選擇轉嫁成本,2026年筆電終端售價恐普遍調升5~15%,對需求形成實質壓力。

TrendForce分析,由於筆電市場具高度價格敏感度,低價位產品的換機需求恐延後,甚至轉向二手市場;中價位產品的家庭與企業升級動能也將明顯放緩。儘管高價位市場較具韌性,但預算有限的創作者、電競玩家仍可能改選較低階配置或延後購買。整體而言,2026年筆電將面臨BOM成本墊高、通路庫存壓力上升與消費需求疲弱的三重挑戰,品牌需在規格調整、庫存控管與通路補貼之間取得平衡,才能避免對毛利造成更大衝擊。

至於與PC出貨動能密切連動的監視器市場,雖採用的小容量記憶體受漲價影響較小,但間接受制於PC零售價格走高、出貨下滑的連鎖效應。TrendForce因此也將監視器2026年出貨預估,自原先的微增0.1%下修至年減0.4%。

TrendForce強調,記憶體價格升勢若持續不歇,將不只影響品牌端定價策略,也將壓縮消費性電子整體需求。如何在成本、價格與產品規格間取得最佳平衡,將是2026年智慧型手機與筆電品牌面臨的最大考驗。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股盤勢震盪!11檔台股ETF逆勢收紅 AI基本面支撐領反彈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