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崴能源指出,本次虧損主要來自會計準則要求提前將未來工程成本反映於財報,導致第三季一次認列77.36億元損失,加上上半年虧損44.3億元,前三季累計虧損達121.72億元。公司強調,儘管短期財務承壓,但淨值仍達48.69億元,「財務體質尚屬穩健,營運基礎仍具支撐力」。

富崴能源資本額124.45億元,為森崴100%持股子公司,也是全台第一家本土離岸風電EPCI統包公司。此次二期工程合約總金額高達565億元(含稅),裝置容量300MW,工程進度截至第三季已達94.68%,目前已向業主請款398億元。

然而此案自前期探勘起即接連遭遇COVID-19疫情、烏俄戰爭、全球航運缺船、國產化政策推動等複合性衝擊,使各類設備、材料、海事作業及人力成本全面大幅攀升。胡惠森表示,今年第三季有高達39%的時間因海象惡劣無法出海施工,為工程延宕與成本變動的關鍵因素。主管機關已於10月核准第一階段93.5天工期展延,現階段因東北季風影響仍持續停工,剩餘工程預計在2026年全部完成。

受到此次虧損影響,母公司正崴與永崴投控也將依持股比24.87%、44.16%認列損失。正崴表示,本業營運穩定,不受影響。

由於提前認列EPCI成本導致公司虧損,森崴能源總經理胡惠森向股東致歉。森崴能源提供
由於提前認列EPCI成本導致公司虧損,森崴能源總經理胡惠森向股東致歉。森崴能源提供

森崴能源引用Rystad Energy最新分析指出,台灣離岸風電建置成本在2020至2025年間上漲幅度達20%至40%,為全球少見的高漲幅,反映國際通膨、海事作業風險上升及供應鏈瓶頸等因素,使EPCI工程成本遠高於初期預估。

富崴能源已正式向業主提出工程預算追加申請,目前雙方正進入審核與協商階段。公司強調,將以維護股東最大權益為首要原則,全力與業主溝通合理成本調整。

森崴能源強調,本業仍持續依「光、風、水、氣、大平台」五大能源策略布局推進。今年已取得「又德」700MW海上風場開發權;小水力方面,中部石岡壩560kW電廠本月併網發電、4.3MW甲仙堰輸水隧道電廠正加速建置;海外則有越南45MW水力電廠近期開始貢獻收益,年發電量達165,567MWh,優於預期,有助提升整體獲利品質。

胡惠森代表森崴、正崴與永崴向投資人深深鞠躬致歉。他表示,離岸風電EPCI為高度挑戰性工程,過去幾年逆風讓團隊累積寶貴經驗,但此次財務衝擊仍對股東造成影響,他必須負起責任,因此已向董事會正式請辭總經理及相關職務。

胡惠森並呼籲主管機關:「應正視台灣潔淨能源產業的生存環境,給予明確且有效率的能源轉型路徑,才能維持台灣整體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森崴能源則強調,此次逆風雖造成短期壓力,但也讓團隊在國產化與海事工程上更具韌性,未來將持續深化再生能源布局。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美要求投資「3500億至5500億美元」包含台積電?經長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