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森指出,依據市場情報機構 Rystad Energy 最新報告,台灣離岸風電建置成本在 2020 至 2025 年間普遍上漲 20% 至 40%,漲幅為全球少見,反映國際通膨、海事風險升高與供應鏈瓶頸。以富崴能源承攬的離岸風電二期統包(EPCI)工程為例,合約總額高達 565 億元,以此規模計算,即使僅 20% 成本上升也將超過百億元,若達 40% 更可能逼近兩百億元。
他強調,成本增加並非森崴單一風場獨有,而是全球海事工程普遍現象。然而,由於追加預算尚未經主管機關核定,公司在財務上必須依會計準則提前估列未來成本,造成今年第三季一次認列大額虧損的結果。
談到工程進度,胡惠森表示,離岸風電二期原訂今年完工,但因颱風、海象惡劣、疫情、烏俄戰爭造成設備運輸延誤,加上物料與海事施工作業大幅漲價等多重因素影響,主管機關已核准第一階段 93.5 天工期展延,整體進度將延續至 2026 年。他說,展延代表明年必須先編列工程費用,但追加預算尚未核定,費用編進財報後即與原合約價產生落差,「會計師當然要求認列虧損」。
胡惠森坦言,若最終無法取得追加,已認列的費用就會成為最終虧損;但以目前掌握的大型重件設備、海事工程採購資料、海關憑證、重量紀錄、發票與第三方查核文件來看,公司將以「必要性、合理性、真實性」三大原則積極爭取。他強調,工程成本都有完整紀錄,對追加具備高度正當性與信心。
胡惠森補充,公司也正爭取「先給沒有爭議的部分」,例如某些成本項目文件完整、價格合理、證據確鑿,「能先給的就先給」,希望透過分段處理加速整體審查時程。
在追加程序方面,胡惠森說明,公共工程變更追加通常分三階段進行,分別為調解(最快)、仲裁(約 9 個月)與訴訟(最長)。公司當前積極推進調解程序,希望在雙方同意下盡速核定。他透露,公司幾乎每月皆排有調解會議,原訂 10 月進行的會議因台電要求補件,延後至12月召開。
對於會計認列對森崴、正崴與永崴投控造成的影響,他強調,一旦追加核准,先前認列的損失將可部分或全部回沖,有助改善財務表現,「這件事我們一定會爭取到底」。
至於外界關注剩餘工程是否會延宕,胡惠森表示,目前工程進度已逾九成,剩餘部分為收尾作業,待海象改善即可復工,並將按展延後時程完成。他強調,無論追加是否完成,工程仍會全力推進,確保履約品質與進度。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