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勁資深副總經理翁德奎指出,分類機以自動化形式將IC放入測試座,過程中必須避免尺寸差異造成卡機或判別錯誤,並要求零缺失。公司累積10、20年分類機經驗,透過軟硬體整合及例外事件處理能力,強化設備穩定度,為後續ATC整合奠定基礎。

他說明,IC測試過程會承受高電流與高速訊號灌入,若溫度過高恐造成錫球熔化,因此ATC扮演即時定溫關鍵角色。鴻勁的ATC技術透過冷板與高導熱介質「銦片」快速導熱,並吸收晶片封裝翹曲,維持接觸均勻性與散熱效率,以避免因晶片堆疊造成的積熱問題。相較系統端僅需降溫,測試站必須確保85至100度等固定溫度下穩定測試。

隨著全球車用晶片需求升溫,鴻勁車用相關機台營收占比已由7%成長至13%。公司表示,電動車發展帶動低溫測試需求,特別是在中國市場取得大量機會。美系車廠過去以被動溫控為主,現亦提升至主動溫控ATC設備。

翁德奎說明,目前公司手上訂單已使未來兩個季度產能滿載,過往此產業客戶僅能看到一季訂單,因此目前能見度已延伸至2026年上半年。產品組合方面,AI、HPC與ASIC相關機種將帶動明年下半年動能更強,高階配備帶動平均售價提升,有助營運表現。

在設備相容性與升級性上,鴻勁表示,現行介面均已標準化,可相容泰瑞達(Teradyne)與愛德萬測試(Advantest)等測試機品牌;舊機台若下壓力道不足則無法升級ATC。公司現行產能約為每季580台,預計明年底提升至至少680台,2027年挑戰750台。

面對光電整合測試需求,公司表示,光電同平台測試仍處於成本與製程等待時間評估階段,目前光測試多採SLT,電測試則採ATE。未來仍將朝同台整合方向前進,預期2027年初較可能看到成熟方案,並已與美系終端設計團隊持續合作。

此外,針對面板級封裝趨勢,公司說明,雖然封裝載板由矽(圓)向玻璃(方)轉換有助提升晶片產能,但晶片切割後均會研磨移除Carrier Wafer,對測試分類影響不大。鴻勁表示,將持續深化ATC能力,並在AI與車用需求帶動下,穩定擴充產能與技術服務。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美股狂飆!4大指數齊創新高 台積電ADR收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