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葉子綺戲份最重的一次,她很開心能跟其他演員待在一起久一點,不像以前只是「小客串,一天就殺青」。她透露,拍攝前有與馬士媛和蔡淑臻培養感情,她還記得當時他們一起去一家餐廳,在小包廂裡吃義大利麵,接著又轉往公園聊天、一起玩,就這樣透過不斷聊天和玩樂來培養默契。
談到如何準備劇本,葉子綺分享其實不是死背,而是媽媽像念故事一樣唸給她聽,讓她了解電影在演什麼。她提到,因為現場大多是自由發揮,所以不需要背太多台詞,而且幾乎「完全沒有彩排就直接開始拍了」。導演也補充,雖然有些關鍵台詞必須講到,但其他如偷東西或玩東西的環節,都是讓葉子綺自由發揮。
葉子綺演戲之餘,還要顧及學業,她透露,「假如今天要演戲的話,就可能抓一點時間來複習,或是前一天複習今天要考的,然後隔天再考」,每天最起碼會有4樣功課,她就利用下課時間一直寫作業,「不然真的沒時間」。不過,她最晚在晚上10點就會結束複習,平常9點就上床睡覺。為了配合去美國宣傳電影的行程,她學校的課程已經進度超前了,變成有點像半自學的狀態。
私下的葉子綺是一個「宅」小孩,「我喜歡待在家裡」,連人擠人的演唱會都覺得太吵,寧願看電視轉播。她很能自得其樂,會在房間自己跟自己角色扮演、自己講話,或者滑手機,但有時候還是需要別人陪,「不然可能我玩到一半,我就自己乾了」。
葉子綺雖然不是追星族,但很喜歡BTS和BLACKPINK的歌曲,也曾經想過當女團,「因為太累了」,讓她打退堂鼓,「我會再想一想啦!」葉子綺也分享自己想要演一個烘焙師,她笑說,現實中自己只會幫阿嬤忙,根本不會煮,所以想在戲裡體驗看看。
《左撇子女孩》的核心故事,源於導演2011年在台北通化街夜市遇到的真實單親家庭。當時她看到一位小女孩,一路跟著她跑到媽媽的麵攤。這個真實故事給予導演靈感,她希望藉此來探討在台灣成長背景下,女性可能面臨的重男輕女和不平等對待等社會議題。
電影從劇本到完成耗時十多年。導演鄒時擎解釋,早年要在美國為外語片找到資金非常困難,直到近年來《寄生上流》、《魷魚遊戲》等非英語系作品在全球受到歡迎,觀眾對非主流影片的接受度提高,才讓投資者對《左撇子女孩》的故事感興趣。
而鄒時擎這次也入圍最佳新導演,她坦言自己其實沒有太有野心,過去一直跟著西恩貝克製作他的電影,擔任不同工作對她而言就是創作能量的抒發,讓她感到快樂且有成就感,直到後來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劇本受到法國片商的喜愛,才促成了這次獨立拍攝的機會。
火線話題 | 金馬62入圍
這篇報導屬於「 金馬62入圍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