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0壩頂溢流!約6千個奧運標準泳池水量 花蓮馬太鞍溪橋被沖毀
【記者李光濱/花蓮報導】陽明交大防災中心監控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已於今(23日)下午2時50分發生壩頂溢流,可能造成大量水流及土砂迅速向下游移動,預估50~70分鐘抵達馬太鞍溪橋、洪峰120分鐘抵達。剛剛警方通報馬太鞍溪橋已被沖毀不見了。
【記者李光濱/花蓮報導】陽明交大防災中心監控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已於今(23日)下午2時50分發生壩頂溢流,可能造成大量水流及土砂迅速向下游移動,預估50~70分鐘抵達馬太鞍溪橋、洪峰120分鐘抵達。剛剛警方通報馬太鞍溪橋已被沖毀不見了。
【記者李光濱/花蓮報導】國民黨立委傅崐萁、鄭天財今(27日)在光復鄉大華村舉行「光復鄉堰塞湖受災區重建座談會」,多數災民抱怨未受邀被擋在門外抗議。受災戶議長張峻氣憤衝入會場,踹桌怒嗆傅崐萁:「為什麼不通知災民?」傅崐萁則回嗆:「黑道,現行犯,抓起來」,場面火爆。
【記者邱筠媜/台北報導】對於光復鄉與馬太鞍部落災後重建工作,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說,今(27日)將協商馬太鞍溪堰塞湖重建條例細節,可望在11月中前完成三讀,讓所有鄉親能在花蓮安居樂業。
【記者邱筠媜/台北報導】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中,有媒體報導「專業團隊已完成沖刷力道與影響範圍的內部模型,但這份資料沒被公開」導致民眾傷亡。對此,內政部今(24日)澄清,9月21日下午推算撤離戶數、警戒範圍後,當天就召開會議要求確認撤離人數,會議決議內容均對外發布,並要求執行撤離。
【記者邱筠媜/台北報導】內政部今(23日)部務會報安排消防署報告「災害防救法歷次修法重點盤整暨災害防救法研議方向」。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災害防救法自89年7月19日制定公布以來,歷經11次修正,法制及體制已具一定基礎,但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複合型、新興災害類型的挑戰,仍需謹慎應對,快速應變。因此消防署後續將邀集相關專家學者、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召開災害防救法研修座談會,納入各方災害經驗,完善災害防救機制。
【記者曾佳俊/桃園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桃園市工程行老闆林鴻森操作挖土機救災時左腳被刺傷腫脹,直到救災第8天才送醫,不幸引發敗血症不治,享壽48歲。總統賴清德、桃園市長張善政皆曾前往靈堂上香致敬、撫慰家屬。家屬遵從林的遺願於今(22)日在桃園市立殯儀館舉辦家祭,不舉辦公祭,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代表總統前往頒予褒揚令,表彰林鴻森捨命救災的義舉。
【記者李光濱/花蓮報導】林保育署花蓮分署今(22日)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自9月24日迄今監測水位穩定,無潰決疑慮,由光復鄉災後復原專案中央前進協調所上午宣布,堰塞湖已符合解除紅色警戒條件,包括溢流水量穩定、深水槽疏濬及堤防加固完成,並確認撤離措施執行完畢,同意自今天下午1時起降為常態警戒。惟考量馬太鞍溪仍存有不確定風險,請沿岸及鄰近具風險之區域民眾保持警覺,若後續發布紅色警戒,應密切配合必要的疏散撤離措施。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花蓮馬太鞍溪臨時便橋昨晚(21日)一度淹沒,行政院中央前進協調所今晨(22日)表示,今天上午8時與相關單位交互確認後,目前堰塞湖穩定,暫無危機;而昨日新生成堰塞湖後,於昨夜9時許溢流,雖然有短暫淹沒便橋路面,但橋樑結構沒被破壞。
【記者李光濱/花蓮報導】公路局昨(21日)接獲林保署通知馬太鞍溪新增堰塞湖將於24小時內溢流,為維護用路人安全,依中央前進協調所指示在昨晚19時30分封閉「台9線231k+952馬太鞍溪橋南下及北上便道」,禁止人車通行。昨晚約21時30分許溢流泥水已衝至便橋,不少樹枝石頭堵住便橋涵洞,泥水一度淹沒便橋,幸好水退後便橋未遭沖毀。
【記者李光濱/花蓮報導】公路局今(21)日接獲林保署通知馬太鞍溪今天新增堰塞湖將於24小時內溢流,為維護用路人安全,依中央前進協調所指示在晚間19時30分封閉「台9線231k+952馬太鞍溪橋南下及北上便道」,禁止人車通行。今晚約21時30分許溢流泥水已衝至便橋,不少樹枝石頭堵住便橋涵洞,工程人員在周邊監控全程戒備。
【記者李光濱/花蓮報導】公路局今(21日)接獲林保署通知馬太鞍溪今天新增堰塞湖將於24小時內溢流,為維護用路人安全,依中央前進協調所指示在晚間19時30分封閉「台9線231k+952馬太鞍溪橋南下及北上便道」,禁止人車通行。